正文

第8節(jié):動物與命名

想象中的動物 作者:徐來


禽部第七

動物與命名

沒有人知道這種只在夜晚出沒的兇惡動物的確切名字。在不同的記載中,它獲得了不同的命名?!缎杏洝贩Q之為姑獲,《嶺表異錄》稱之為鬼車,《白澤圖》稱之為蒼虞,《帝嚳書》稱之為之逆,《辨疑志》稱之為渠逸。另外還有諸如天帝女、鉤星、糜鴟、隱飛等稱呼散見于各種中國古代博物著作。

不過,這種動物最通常的稱呼是“夜行游女”。段成式認為,它是天帝的女兒變成的,但并沒有說明究竟是哪一帝。今人袁珂考證稱,夜行游女的父親很可能就是五帝之一的顓頊。這就是“天帝女”一名的由來。

顓頊生有三子二女,每一個都獲得了作惡的才能,夜行游女也不例外,因此被稱為“之逆”。傳說,她在十六歲那年因難產(chǎn)而死——奇怪的是,這一傳說并沒有提供她丈夫的任何信息。父親顓頊覺得女兒很可憐,就賜予她變成鳥形的法力。沒有想到的是,夜行游女卻借助這法力作惡,總是想方設(shè)法奪回自己失去的孩子。每到晴好的天氣,她就穿上厚重的棕色羽毛,化身為鳥,穿行在人類居住的房屋與院落間,因此被稱為“隱飛”。她留意觀察人們晾曬在院子里的衣物。假如其中有嬰兒的服飾或者尿布,夜行游女就咬破舌尖,將一兩滴無色的血液點在這家的屋頂上,然后伏在附近的喬木上,等候夜晚的降臨。

黑夜終于到來。這個棕色的幽靈隱藏在黑暗的天空里,巡視著下界的人類。血液的味道引導她鉆進孩子的襁褓里,將他帶離。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在成人的守護下將孩子帶走的。但她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因此被稱為“姑獲”。直到一千年以后,湖廣一帶依然保留著不在露天晾曬嬰兒衣物的習慣。也有人認為,夜行游女并不直接將人類嬰兒帶走。在專門記載南方怪異禽獸的《嶺表異錄》一書中,記載著她奪取孩子的另一方法,潛入孩子的襁褓以后,她用爪子鉤破嬰兒的囟門,并舔食滲出的血液。與此同時,孩子的魂魄也被她吃下了,因此被稱為“鬼車”。鉤星這個名字,大概也是從這里來的。

有人對夜行游女是顓頊幼女的說法提出了質(zhì)疑。宋初作家梅堯臣在文集《宛陵集》中記錄了故鄉(xiāng)一帶的相關(guān)傳說:周王國的著名賢士周公旦曾經(jīng)在營建洛都的時候遇見夜行游女。這種動物尖銳的叫聲讓周公感到強烈的不適。他變得狂躁不安,對其極度憎恨。當天夜晚,周公命令部下最好的獵手一齊射殺這種令人惡心的鳥。射手們連續(xù)發(fā)射了幾十支箭,卻都被夜行游女靈巧地躲開了。周公憤怒地咆哮,要求諸神援助自己。于是,天神放下一只獵犬來,沖向夜行游女。它一口咬中了夜行游女的脖子,血液迅速從傷口迸濺而出。夜行游女奮力掙扎,勉強掙脫了獵犬的襲擊,但脖子上的傷口卻始終沒有愈合。直到一千年后,依然有污穢的血液從中滲出,因此被稱為“糜鴟”。

因為這種鳥的災(zāi)禍源頭是其尖銳難聽的叫聲,所以梅堯臣又將其命名為“銳鳴”。詩人同時感嘆說,按照這種說法,夜行游女并非惡禽。她繼承了顓頊作為圣王的優(yōu)秀品質(zhì),卻只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圍繞著她的種種惡行,事實上從頭到尾都集中在名字上。我們不知道是先有了她的名字,后有了那些惡行;還是先有了惡行,才根據(jù)惡行取的名字。但毫無疑問,這種命名具有無法抗拒的力量,讓她最終失去了本性。夜行游女的名稱在逐漸變化,顓頊之女也最終因此成了惡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