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蔣廷黻:“瓷器店中的猛牛”

民國風度 作者:徐百柯


大大有名的李敖,在人們印象中幾乎“無人不罵”,卻對一個公眾記憶之外的人物大加推崇。在他看來,此人“所要求于知識界的,是動態(tài)、是入世、是事業(yè)、是實物,是書本以外、是主義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議’以外,是與小百姓同一呼吸”,所以,“這種真正的民胞物與經(jīng)世致用的精神,才是蔣廷黻的真精神,才是蔣廷黻要求于中國知識階級的真精神?!?

民國人物中,蔣廷黻引人注目,因他自有一種精神,有一股“勁兒”。

曾在聯(lián)合國共過事的澳洲外交官這樣形容蔣廷黻:“他是一個簡單的人,不復雜的人。他像一頭牛,充滿著笨勁,一直往前沖,眼睛只往前看,這使他能夠排除萬難而達到他的目標。這是他的可愛之處,也是他成功之處?!?

學者許紀霖因此借用一則西諺,形容蔣廷黻為“瓷器店中的猛牛”。

一個研究歷史的名教授、一個穿梭國際的外交家,卻被形容為“一頭充滿著笨勁的猛?!薄螒{這一點,蔣廷黻也算得上與眾不同了。

猛牛闖進瓷器店,瓷器易碎,然而民國官場的“潛規(guī)則”卻著實牢固著呢。進入政府之初,蔣廷黻研究了政府部門的結構,結果吃驚地發(fā)現(xiàn),機構臃腫摩擦的現(xiàn)象之嚴重,大大影響了行政效率。蔣介石要他盡快拿出改革建議,他興沖沖地擬了一份精簡機構的方案,卻遭到有關部門官僚和黨內(nèi)政客的激烈反對。

他還按照西方政治的規(guī)則,提出官員必須以實名申報財產(chǎn),但到處游說,無人響應。

如此書生意氣地觸犯眾怒,不久,力邀他入閣的蔣介石也只能下手諭,把他調(diào)離崗位。

蔣廷黻認定中國知識分子太愛惜羽毛,不肯犧牲自己的清譽,對此他甚至到了“咬牙切齒”的地步?!拔覈鴰浊陙碜顭o貢獻的階級是士大夫。我心發(fā)火的時候,不免要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鼓掌?!?

為了公務,他甚至經(jīng)常尖銳地向同僚和朋友發(fā)難。朋友們只能連連搖頭:“廷黻的湖南脾氣又發(fā)作了!”

他的傳記作者說他的性格過于天真、狷介,他像典型的知識分子一樣,將世界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他看得起的,另一種是他看不起的。對于前者,比如胡適、翁文灝等,他可以與他們爭得臉紅耳赤,但因為尊重他們,才與他們認真。而對于后者,他會很不禮貌地板起面孔一聲不響,最后毫無表情地起身送客。

蔣廷黻治學,“勁兒”也不小。今人評價:自20世紀初至今研究中國近代史的人員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群體,出版的各種著作也可謂汗牛充棟,但真正可成為傳世之作的卻很稀少。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僅五萬余字,卻可謂字字珠璣,堪稱“這座偌大著作堆壘成的金字塔”的塔尖。

當今史學大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何炳棣出身清華,他認為,當年的清華歷史系在蔣廷黻領導下,隱約形成了一種學派,這是與清華國學院的王國維、陳寅恪迥然不同的另一種清華學派:重分析、重綜合、重對歷史的整體理解。蔣廷黻本人就是這一學派的身體力行者。

何先生感嘆:你看一本薄薄的《中國近代史》,將史料都吃透了,融合在他對歷史的獨特看法之中。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近代史著作超過了它?當今專為獲獎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小冊子的分量?!笆裁唇薪?jīng)典?這才是經(jīng)典?!?

1949年后,蔣廷黻繼續(xù)出任臺灣國民黨政府“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駐美大使”等職,因此在大陸成為一個被非議、被淡忘的人物。他的《中國近代史》,也因與主流意識形態(tài)不合而被排斥。

近年,有人開始關注蔣廷黻,因他既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又是“民國以來學者從政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蔣廷黻晚年,故交李濟曾問他:“廷黻,照你看是創(chuàng)造歷史給你精神上的快樂多,還是寫歷史給你精神上的快樂多?”他沒有正面作答,而是以慣熟的“外交辭令”反問道:“濟之,現(xiàn)在到底知道司馬遷的人多,還是知道張騫的人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