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供奉御藥同仁堂(28)

國寶同仁堂 作者:邊東子


在樂平泉那個時代,沒有子孫后代,就會老無所養(yǎng)。富人可以多置妾媵,以求子嗣;窮人就只能淪為晚景凄涼的孤老。因此,樂平泉將此文收入《同仁堂藥目》中,也體現(xiàn)了他的人本主義觀念。

新來的伙計這才明白了樂平泉的良苦用心,也才明白了為什么同仁堂能長期舍藥,還能賺錢。

自然,在那個社會中,同仁堂不可能只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窮苦百姓求醫(yī)問藥的困難,但是同仁堂以“濟世養(yǎng)生”為指導(dǎo)思想,想方設(shè)法解除廣大勞動人民的病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同治六年(1867),同仁堂的員工都在關(guān)注一件新鮮事,就是同仁堂自酬資金在大柵欄路北設(shè)立了“同仁堂普善水會”。那時的北京沒有專業(yè)消防隊伍,只有一些民間的兼職消防組織,名為“水會”。樂平泉不僅置辦了水會的大旗和衣裝,還花重金購買了先進的水車和消防用具。這種水車實際上是人工操作的壓水機,使用時,四人一組,兩人一邊,手壓出水。有人看著水車議論說:“唷,還是德國造的!”

“可不是嗎,聽說這家伙勁頭兒特別大,能噴到十丈以上?!?/p>

“我就奇了怪了,樂家老鋪雖說名氣大,可房不高,要勁頭那么大的水車干嘛?”

“別說樂家老鋪了,就是整個兒大柵欄,連上珠市口、天橋,也沒有十丈高的樓啊。這不是白花銀子嗎?”

那樂平泉為什么還要買勁頭兒這么足的水車呢?誰都說不明白。有人去問樂平泉,他只是說:“早晚用得著?!睒菲饺降自趺聪氲?,誰也猜不透。

光緒十四年(1888)十二月十五日,樂平泉已經(jīng)辭世八年了,那時大伙都在準備過年?!巴侍闷丈扑畷钡臅T們議論說:“過年了,放花炮的多,要當心回祿之災(zāi)。咱們得作好準備?!?/p>

“沒錯兒,咱們得把德國水車收拾一下,別到用的時候跟不上趟兒?!?/p>

可是說到德國水車,有人就嘆息說:“老爺子凡事沒有辦得不妥的,只是買這德國造水車,真是把銀子丟到水里了。這些年,它只救了一些小災(zāi)小難,用咱大清國自造的水車都是張飛逮螞蚱——有本事也用不上,更別說德國水車了。唉,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不想,就在這天深夜,“同仁堂普善水會”的大銅鑼急促地響徹了夜空,一陣緊似一陣,把人們從睡夢中驚醒。人們都紛紛跑到街上,急切地互相詢問:“哪兒走水了?哪兒走水了?”

有人爬到房上向北一望,驚叫道:“不好了,是宮里走水了!”

“可不是,北邊的天都燒紅了!”

“快,快,快去救駕啊!”

“普善水會”的成員,這時已經(jīng)著好裝,舉著水會的大旗,一邊鳴鑼開道,一邊推著水車,拿著各種救火工具,向紫禁城奔去。

這時,大清門已經(jīng)大開,守門的喊著:“太和門走水!太和門走水!圣上有旨,各水會速進宮救援!”

太和門是紫禁城內(nèi)最大的宮門,宮門里面積約為一千三百平方米,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當時稱奉天門。清順治二年(1645)改稱太和門。 太和門上覆重檐歇山頂,下為漢白玉基座,高為二十九點五米,折合市尺約為十丈。門前有面積約兩萬六千平方米的廣場。太和門東為昭德門,西為貞度門。這天就是因為貞度門失火,殃及太和門與昭德門。

那時北京沒有專業(yè)消防隊,得知太和門遇火災(zāi),皇宮的守衛(wèi)、民間的水會、紫禁城附近的王府,都帶著自己的水車和撲火工具趕來救火。不過,他們最好的水車噴出的水也不過三五丈高,根本達不到太和門的高度。眼看火光熊熊,越燃越烈,連輕易不動彈的慈禧太后也出來觀看。可是幾十條水柱拼足了力氣,也只能勉強夠到太和門的腰身。氣得慈禧大罵周圍的隨從:“吃著皇糧,當著皇差,都是廢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