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線沿線都為高山峽谷,折多山至巴塘一線海拔4000米左右,由東往西有剪子彎山、高爾寺山和海子山等平緩高山。過竹巴龍金沙江大橋后,川藏線進入著名的南北縱向橫斷山脈三山三江地帶。公路由此進入了長達(dá)800余公里呈不斷上升的“漕溝狀地質(zhì)破碎路段”。在西藏波密至排龍間,每逢雨季,肆虐的泥石流及山體滑坡令大地幾成“蠕動狀”,其威力足以使車行此地的人驚心動魄。
朋友去年走川藏公路時,記有這樣的日記:“今天竟然闖進川藏線最險惡的‘排龍?zhí)祀U’路段!陡峭無比的盤山路,深不見底的大峽谷,坑洼不平的土路無遮無欄,總感覺車在任何一個坑里一顛就會翻車,任何一處都足以讓人墜落深淵、粉身碎骨,14公里,用了40分鐘,感覺這40分鐘太漫長!”
青藏公路從西寧到格爾木段,從西寧出來,過了青海湖公路就一直是修在戈壁灘上,只見沙地碎石,人煙稀少,草木荒蕪。
過了格爾木便開始上昆侖山。
二十多年前我曾從敦煌搭乘從甘肅西部柳園火車站往拉薩運送汽油的卡車,車隊天不亮從敦煌出發(fā),天黑時才到達(dá)格爾木。那是夏天,西北腹地晚上10點多才天黑。一路上僅僅有大柴旦一個小鎮(zhèn),鎮(zhèn)上沒有一座樓房,稀稀落落幾間房子,一個郵局、一個飯館。沿途除了道班的工人和幾個女家屬再沒有一點兒人煙??墒撬緳C們說,這是他們一路上最好的路段,過了格爾木就更別提了。他們說,格爾木往南要慘得多,地圖上有的地名一般只有一個木牌子,要不就是一個只有男人的兵站,沒有飯館、沒有女人。大柴旦的小飯館還可以點菜、喝啤酒,兵站給什么只能吃什么,若沒有老鄉(xiāng)或認(rèn)識的人還常常吃冷飯。這還不說,一路上頭暈?zāi)X漲,就算走慣了,沒多少高原反應(yīng),也是整天混混沉沉,走多少趟也好不了。
從公路進過藏的人都知道,走青藏路,路雖然平坦,但海拔太高,過了格爾木都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讓人呼吸不暢,很多人高原反應(yīng)強烈,頭痛欲裂。有人還沒到唐古拉山口就掉頭回返。常年跑青藏公路的老師傅告訴我,路雖然較平坦,但氣候很差,夏天常起風(fēng)沙,沙粒大如米,起風(fēng)時跟本不能開車,只能找避風(fēng)的地方停下來,風(fēng)一般一兩小時就過了,但路上的沙往往厚達(dá)一兩米;冬天則是風(fēng)雪,一股風(fēng)過來,路上留下的雪也是一兩米厚;所以過往司機都隨車帶著鐵鍬,夏天鏟沙、冬天鏟雪。當(dāng)然冬天比夏天更難,半路上經(jīng)常被前后的雪把路堵死,困上幾天幾夜是常事,每遇這種情況,就由空軍的直升飛機空投壓縮餅干,用雪就著餅干吃。老師傅說,常年跑青藏線的汽車司機都有這種經(jīng)歷。
而川藏公路海拔雖不如青藏線高,卻有盤不完的山,淌不完的河,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谷。可以說是世界上的公路中最危險又最驚心動魄的公路之一。泥石流和塌方斷路會讓人苦不堪言。同樣,它也是世界上少有的風(fēng)景秀美的公路,比青藏公路的荒涼和單調(diào)強多了,沿途高山峽谷的秀美風(fēng)光、康區(qū)和藏東南的獨特風(fēng)情,是旅游探險愛好者和攝影師的極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