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2)

科技想要什么 作者:(美)凱文·凱利


這6個王國中的所有物種—應該說今天地球上生存的所有有機體,從海藻到斑馬,都是同步進化的。盡管生命形式的復雜性和發(fā)展程度不同,但所有存活的物種從祖先那里進化而來,用了同樣長的時間:40億年。所有生物每天都要經(jīng)受考驗,努力適應環(huán)境,延續(xù)數(shù)億代,組成一條從未間斷過的生命鏈。

很多生物學會建造住所,這些住所有助于主人獲得身體組織所沒有的能力。白蟻的殖民地是兩米高的硬土堆,它們像白蟻的外部器官一樣發(fā)揮作用:土堆的溫度受到控制,出現(xiàn)損壞后,白蟻會進行修理。干泥本身似乎就有活性。我們認為是珊瑚—石質(zhì)的樹狀結構—的東西是幾乎不可見的珊瑚蟲的棲息地。珊瑚和珊瑚蟲行為一致。它也會生長,呼吸。蜂巢光滑的內(nèi)表面,或者鳥巢的纖細構造,以同樣的方式發(fā)揮功能。因此鳥巢或蜂窩最適合被看做修建出來—而不是生長而成—的軀體。居所是動物的技術,是動物的延伸部分。

人類的延伸部分是技術元素。馬歇爾·麥克盧漢以及其他一些人認為,衣服是人的延伸皮膚,輪子是腳的延伸,照相機和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萍及l(fā)明是我們的基因創(chuàng)造的肉體的偉大外延。這樣,我們可以認為科技是我們的延伸軀體。在工業(yè)時代,以這種思維理解世界是很容易的。蒸汽鏟、火車頭、電視機以及工程師的杠桿和裝備,構成巨大的外骨骼,將普通人變成超人。進一步的分析揭示出這個類比的缺陷:動物的延伸外殼是來源于它們的基因。它們將自己所造之物的基礎設計遺傳給后代,人類不是這樣。我們外骨骼的結構產(chǎn)生于我們的思維,這也許會自然地創(chuàng)造出祖先從未制造過甚至想象過的事物。如果說科技是人類的延伸,那也與基因無關,而是思維的延伸。因此科技是觀念的延伸軀體。

技術元素—觀念有機體—的進化與基因有機體相似,差異很小。二者有很多共同的特性:兩種系統(tǒng)的進化都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個別,從統(tǒng)一到多元,從個體主義到互利共生,從低效到高效,從緩慢變化到更大的可進化性。科技有機體隨時間變化的過程符合一種與物種進化的系統(tǒng)樹相似的模式。不過,科技表現(xiàn)的不是基因性狀,而是觀念。

但是觀念從來不是孤立的。它們被嵌入一個由輔助觀念、推論、支持性概念、基本假設、副效應、邏輯結果和一大堆后續(xù)可能性構成的網(wǎng)絡。觀念結伴而行,腦子里有一個觀念意味著有一批觀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