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科技的軌跡(42)

科技想要什么 作者:(美)凱文·凱利


科技不希望只有功利色彩。它希望成為藝術,美麗而“無用”。既然科技天生就具有實用性,那么要成為藝術,將是漫長的過程。實用技術老化時,往往會轉向娛樂用途。想想帆船、開放式敞篷車、鋼筆和壁爐。當燈泡價格極其低廉時,誰會想到還有人使用蠟燭呢?而使用蠟燭現在是典型的富人的無用之舉。今天一些最常用的技術未來將成為美麗的無用之物。也許100年后人們攜帶“電話”,僅僅是因為他們喜歡攜帶物品,即使他們可能通過身上佩戴的某物品與網絡連接。

將來我們會發(fā)現自己更容易愛上科技。機器進化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能贏得我們的心。不論是否喜歡,機器動物(首先從寵物的層次開始)將讓我們產生感情,這已經發(fā)生在仿生性能最弱的機器動物身上了?;ヂ摼W顯示了人們有可能產生的熱情。與很多愛情故事一樣,人網之戀從熱戀和癡迷開始。全球互聯網近乎有機的相互依存和自然形成的感知力賦予它野性,而這股野性抓住了我們的感情。我們被它的美麗深深吸引,它的美麗來自進化。

人類最先進的技術很快就會將模仿者甩在身后,它將創(chuàng)造顯而易見的非人類智能、機器人和非地球生命。所有這些創(chuàng)造物將釋放出經過進化的魅力,令我們驚嘆不已。

當這樣的前景真的到來時,我們將會發(fā)現承認對科技的迷戀不再像以前那么難。此外,數以千萬計的新型人造品的加速出現將為技術元素增添更多附屬層,賦予現有技術更深厚的歷史底蘊,增加嵌入式知識的層次。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從總體上看,它的美感將逐年提高。我相信,在不太遙遠的未來,技術元素某些部分的華麗程度將與自然界的壯麗媲美。我們將狂熱地贊美這種或那種技術的魅力和它令人贊嘆的精細。我們會拖兒帶女追尋科技,坐在它的巨塔之下靜思。

感知能力

巖蟻個頭極小,即便對螞蟻來說也太小了。單只巖蟻與本頁的一個逗號大小相當。它們的巢穴也極小。一窩巖蟻數量大約是100只工蟻加1只蟻后,通常在碎裂的巖塊之間的罅隙里筑巢,這就是它們俗名的由來。它們整個社群可以塞入手表的玻璃罩內,或者放于兩塊直徑一英寸的顯微鏡片蓋之間,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通常就是用這樣的容器來培育它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