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五斗米折腰”所表現(xiàn)的是不慕富貴的清高和骨子里的志氣。然而,一個人無論怎么志存高遠(yuǎn),胸懷大志,也得向生活低頭。生活是一個暗藏兇險的海洋,淺灘暗礁星羅棋布,讓你無處躲藏逃匿。而人不過是一艘小船,行駛在顛簸的大海上,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航向遙遠(yuǎn)的彼岸,而是如何能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存活下來。生活中,所需要的更是一種能吃虧,能吃氣的精神。
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能夠主動吃虧的人很少。每個人都有趨利的本性,很多人都很難拒絕本該伸手就可以拿到的那一份。我們常說“吃虧是福”,吃虧是一種胸懷,一種品質(zhì),一種風(fēng)度,一種境界。一個能吃虧的人,不會斤斤計較,而是具有高瞻遠(yuǎn)矚的戰(zhàn)略眼光,舍眼前小利去爭取長遠(yuǎn)大利。
吃虧,意味著舍棄與犧牲,但是只有心甘情愿吃得虧,且能吃虧、會吃虧,才會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尊重,得到人們的一心擁護(hù),營造“人心齊、泰山移”的良好氛圍。
有個砂石老板,沒有文化,也沒有什么背景,但生意卻出奇的好,而且歷經(jīng)多年,長盛不衰。說起來他的秘訣也很簡單,就是與每個合作者分利的時候,他都只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如此一來,凡是與他合作過一次的人,都愿意與他繼續(xù)合作,而且還會介紹一些朋友給他。后來,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戶。人人都說他好,因?yàn)樗荒眯☆^,但所有人的小 頭集中起來,就成了最大的大頭,他才是真正的贏家。
吃虧是福,因?yàn)槟愠渣c(diǎn)虧,讓別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調(diào)動別人的積極性,使你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dá)。
清朝的順治皇帝福臨,五歲即位,十三歲親政,他一方面是一個銳意進(jìn)取、具有雄心大志的皇帝,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個暴戾自尊、內(nèi)心充滿了執(zhí)著與激情的皇帝。福臨的兒子玄燁,即滿清王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康熙皇帝,他同父親的即位伊始的處境是那么的相似,可他們最后的結(jié)局卻又是那么的不同。
與康熙皇帝相比,順治皇帝性格中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寧折不彎的剛烈。因?yàn)檫^于剛烈,不愿屈從于任何自己不認(rèn)同的觀點(diǎn)和人物,他最后毅然放棄皇權(quán)、皈依佛門便是這種極端性格的一種典型表現(xiàn)。即便貴為皇帝,面對很多事情也是無可奈何的,很多時候,該忍的必須要忍,即使忍無可忍,也還是要咬緊牙關(guān)堅持忍住。康熙皇帝深知這一道理,所以他比父親更能容、更能忍,甚至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滴醣雀赣H更具韌勁,他知道自己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不僅要具備一個皇帝應(yīng)有的堅定與剛強(qiáng),同時也要懂得柔韌與堅忍。正因?yàn)榫哂羞@樣的韌性,所以當(dāng)手握重權(quán)的大臣專橫跋扈到極致時,他仍能從大處著眼,裝作軟弱;當(dāng)有人將自己當(dāng)做普通小兒暗地欺負(fù)時,他裝作無知。他深深懂得,想讓強(qiáng)勁的對手走向滅亡,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只能讓自己的處境更加艱險,于是他便先縱容其惡劣行徑,使其“先瘋狂,后滅亡”。最終,實(shí)力強(qiáng)大的對手終于敗在自己手下,在容忍了多年之后,康熙終于掌握實(shí)權(quán),并成為一代明主。
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對他人的批評、指責(zé)、諷刺、挖苦、嘲笑、甚至攻擊,很多人往往不能忍耐,一受到別人的批評,自尊心就受不了。在社會中,很多事情不可能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發(fā)展,有時還會遇到不公正的待遇與指責(zé),備受委屈。這口“冤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咽得下,于是就轉(zhuǎn)化為“怨氣”。殊不知,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其實(shí),一時的吃氣,并不是懦弱的表現(xiàn),而是一種美德,一種顧全大局、著眼未來的胸懷與氣度。一個吃不了氣的人,很難在人生中干出大事來。暫時的退步,卻能換來一片新天地。
當(dāng)然,忍耐并不是逆來順受,屈服于命運(yùn)。生活的艱辛在人們的心中埋下了太多的隱痛,忍耐卻可使人相信,風(fēng)雨過后必見彩虹。忍耐,不是消極頹廢,是在沉默中積蓄力量,等待迸發(fā)的那一刻。正所謂:“隱蔽待命是為了更好地投入戰(zhàn)斗”。
【靜思心語】
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焙蜑橘F,忍為高,一個忍字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理智、修養(yǎng)、氣度以及品格。忍耐是對意志的磨煉,是能量的積蓄,是無聲的奮斗,是鍥而不舍的追求。忍耐,就是擁有堅強(qiáng)的斗志,適應(yīng)時勢而為。忍耐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策略。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