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戴河決策

中國轎車風云(1953-2010) 作者:徐秉金


北戴河,背山面海,沙軟潮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長達20華里的海灘邊,綠樹成蔭,宜人的氣候,使得這里成為全國最佳的避暑勝地。每年盛夏時節(jié),中央也在這里召開各種會議。

1987年7月,北京驕陽似火,暑氣逼人。時任中汽聯(lián)理事長陳祖濤與副理事長薄熙永一起到上海去看望病重住院的饒斌。兩個人一路在商討中國轎車工業(yè)發(fā)展的問題。薄熙永對陳祖濤說:“發(fā)展轎車工業(yè)牽涉到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咱們在各個層面的工作都做了,目前中央領導都在北戴河開會,我們最好去直接向中央領導陳述咱們的意見,促使他們下決心?!?/p>

陳祖濤非常贊成薄熙永的意見,陳祖濤又通知中汽聯(lián)副理事長李蔭寰和二汽廠長陳清泰一起來到北戴河,向中央領導匯報了中汽聯(lián)對發(fā)展轎車的認識與意見,這是一次重要的“游說”行動。

每到夏季,中央領導有到北戴河辦公的傳統(tǒng)。陳祖濤等人來到北戴河后,馬不停蹄,開始約見中央有關領導。由于中央領導都很忙,他們能約見就約見,約不到的就干脆直接到領導的家里去敲門,總之,想方設法要將他們對發(fā)展中國轎車的意見直接轉達給中央的決策者并影響他們的決策。

陳祖濤等人第一個匯報對象是德高望重的薄一波。薄一波是開國元老,時任中顧委常務副主任,薄一波曾任國家機械委的主任,直接分管中國的機械工業(yè),對中國汽車工業(yè)高度關注并給予極大支持,多次過問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出主意想辦法,幫中國汽車工業(yè)解決了很多困難。當年紅旗復出后,薄一波第一個將自己的坐車換成紅旗,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汽車工業(yè)。中汽公司管理體制改革,一汽、二汽等特大企業(yè)松綁放權都與薄一波有著直接的關系。經過薄熙永的聯(lián)系(薄熙永是薄一波的二兒子),陳祖濤等人順利地見到了薄一波。薄一波雖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思想敏銳,他仔細聽完陳祖濤等人的匯報后表示:“發(fā)展轎車工業(yè)是中國汽車工業(yè)跨上新臺階的重要一步,這一步走好了,對中國的汽車工業(yè)真正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yè),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我支持你們的努力,希望你們能將這個工作做好。”

陳祖濤等人的第二個匯報對象是國務院副總理李鵬。陳祖濤與李鵬都是革命后代的子女,在延安時代就認識,他們既是兒時的伙伴,又是在蘇聯(lián)留學時的同學。時任副總理的李鵬分管機械工業(yè),是陳祖濤的頂頭上司,對陳祖濤的工作非常支持,只要是有關汽車工業(yè)的問題和要求反映到他那里,總是得到他熱情的支持。這次呼吁發(fā)展中國的轎車工業(yè),對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有極為重大的意義,當然更需要他的支持了。

李鵬的住處就在北戴河海邊,在面向大海的陽臺上,幾個人幾把椅子圍坐一圈,在陣陣濤聲的伴隨下,開始了有關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命運的討論。陳祖濤向李鵬匯報了來意,詳細介紹了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現狀和發(fā)展方向,希望中央能夠因勢利導,研究此事并出臺相應的政策,發(fā)展中國的轎車工業(yè)。

李鵬認真地聽完陳祖濤的匯報,又和陳清泰、薄熙永、李蔭寰等人就轎車發(fā)展的一些有關問題展開討論。陳祖濤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李鵬說,你們講的意見很好,在中央討論這個問題時,我會發(fā)言的。”

第三個匯報對象是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啟立。胡啟立對中國汽車工業(yè)也是非常關心的,1983年夏天,中汽公司在北京農展館舉辦第一屆全國汽車展覽會,展會開幕時,邀請胡啟立參加,他不光參加了開幕式,還很感興趣地看完了全部展覽,胡啟立邊參觀邊與陳祖濤交談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現狀和發(fā)展中的問題等。讓陳祖濤沒料到的是,第二天,胡啟立又專門給陳祖濤打來電話,對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表示支持。有了以前的這些鋪墊,陳祖濤對向胡啟立的匯報也充滿信心。胡啟立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工作很忙,經過和他的秘書預約,在一個晚上,陳祖濤等人到了胡啟立的住所。陳祖濤等人先向他匯報了來的目的,然后詳細地談了中國發(fā)展轎車工業(y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fā)展的具體部署和設想等。胡啟立的思想很開放,對發(fā)展轎車的意見和思路很贊同,并將此問題放到政治的高度來看待。他說:“汽車進口問題已經不是方法問題、經濟問題了,它涉及到我們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尊嚴的問題了,成了政治問題了。各國都用自己的轎車,包括印度。汽車工業(yè)發(fā)展要有戰(zhàn)略布局,要有競爭,在競爭的基礎上扶持。你們的意見很重要,我一定把你們的意見帶到中央?!?/p>

第四個匯報對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姚依林和薄一波、李鵬、胡啟立等人不同。薄一波雖然是他們的長輩,但他是薄熙永的父親,這樣的氣氛就要隨和得多。李鵬與陳祖濤是同學,胡啟立與他們都是同齡人,談話的氣氛很活躍。姚依林長期抓經濟工作,原來是陳云的助手,在副總理中,分管經濟工作。姚依林認真聽完陳祖濤等人的匯報后,沒有說話,嚴肅的臉上沒有表情,陷入較長時間的沉思??此谎圆话l(fā)的沉思,陳祖濤等人的心也一下子懸起來。陳祖濤事后回憶說:“當時生怕他有反對意見,畢竟中央內部對發(fā)展轎車也有不同的意見,而且他是政治局常委,一言九鼎,他要是有不同意見,那我們的工作難度就大了。”

過了好一會,姚依林開始提問了,他向陳祖濤等人提了很多關于轎車自身以及發(fā)展轎車與宏觀經濟等方面的問題。陳祖濤回憶說:“雖然當時我們很拘謹,但他的問題考不倒我們,我們這幾個都是經濟和汽車方面的專家,他提的那些問題,我們早就考慮過。聽完我們的回答,他沒有像前兩位領導那樣明確表示支持,而是說,好,你們的意見我知道了,我們先議論一下吧,我們議論完了以后再定吧?!?/p>

陳祖濤等人離開姚依林家后,心里還七上八下,擔心姚依林會不會有不同意見。事實證明他們的擔心是多余的,幾天以后,中央在北戴河召開發(fā)展轎車工業(yè)的會議就是由姚依林主持的,這次會議上姚依林代表中央做出了發(fā)展轎車工業(yè)的重要表態(tài)。

第五個匯報的對象是時任經委副主任林宗棠,林宗棠是中國電力、機械方面的專家,20世紀60年代曾擔任上海萬噸水壓機的副總設計師,以后還擔任國家航空航天部部長,現在就分管機械工業(yè)。林宗棠是陳祖濤的老熟人,陳祖濤在莫斯科讀書時就和他認識,陳祖濤的夫人趙淳媛和朱镕基、林宗棠三個人都曾在東北工業(yè)部計劃處工作,陳祖濤那時與林宗棠就有工作上的來往。由于在國家經委分管機械工業(yè),林宗棠對發(fā)展轎車持積極的態(tài)度,明確表示支持并有清晰的發(fā)展思路。

在林宗棠之后的匯報對象是國家計委副主任黃毅誠。陳祖濤與黃毅誠是老熟人,工作上聯(lián)系很多,但彼此之間都是很講原則的。陳祖濤曾提出在北京發(fā)展30萬輛轎車,并將報告轉交到鄧小平那里,鄧小平以及其他很多中央領導都批了意見,但到黃毅誠那里,他卻有不同意見,最后把30萬輛項目分成了兩個階段來完成。陳祖濤等人向黃毅誠匯報后,黃毅誠并未直接表態(tài),而是說:“這件事太大了,牽涉到國家的產業(yè)政策,我們要認真研究?!?/p>

陳祖濤等人在北戴河的匯報一直持續(xù)了十來天。

8月12日,在北戴河一座綠樹環(huán)繞的別墅里,中央召開會議研究汽車工業(yè),會議由副總理姚依林主持,李鵬、張勁夫、黃毅誠、林宗棠、何光遠、陳祖濤、陳清泰等參加會議,會議首先聽取了陳祖濤關于轎車發(fā)展的匯報。

到會的各位領導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姚依林在會上宣布:

中央決定,中國要發(fā)展自己的轎車工業(yè)。為了做好這件工作,決定成立國務院振興汽車工業(yè)協(xié)調小組,由姚依林、鄒家華、段君毅、周子鍵、陳祖濤5人組成,陳祖濤任辦公室主任。會議決定:中國要發(fā)展自己的轎車工業(yè),根據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實際情況,全國建設一汽、二汽、上海三個轎車生產點,在車型及發(fā)動機檔次上合理分工,一汽生產高、中級轎車,排氣量2.0以上。上海生產中級的“桑塔那”轎車,排氣量1.8。二汽生產普及型轎車,排氣量1.3~1.6之間。天津、北京、廣州三個生產點從進口轎車散件組裝開始,逐步實施國產化生產。除此以外,要嚴格控制轎車的生產,防止一哄而上。

1987年11月13日,姚依林主持召開了國務院振興汽車工業(yè)協(xié)調小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鄒家華、段君毅、周子鍵和陳祖濤以及國家計委黃毅誠、唐自元、林宗棠、吳威力等領導人。這是繼北戴河會議關于中國轎車發(fā)展定調之后,具體落實北戴河會議精神的一次重要會議。

這次會議作出了以下決定:

一、關于小轎車的發(fā)展

堅持8月12日北戴河會議的決定,今后轎車生產主要依靠一汽、二汽和上海大眾。一汽要抓緊3萬輛轎車項目的建設,爭取早日出車,近二三年內盡可能提供小批量產品。二汽要抓緊與國外談判,談判中要爭取能出口和吸收外資的優(yōu)惠條件以加快建設速度。上海大眾汽車公司要抓緊實現國產化。在全國范圍內不再安排新的轎車生產點。

為了限制進口并滿足國內急需,目前有些地方如北京、天津、廣州等地利用地方財力,在已引進的微型車和吉普車的基礎上,適當生產一部分變形的轎車和民用吉普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按已于國外簽訂的合同內容辦,不再繼續(xù)發(fā)展。

已確定的三個生產轎車點的車型分工,總的原則是近期檔次不要重復,從長遠來說可以適當交叉。

一汽主要生產排量1.8升以上中級和中高級轎車3萬輛(包括少量“紅旗”),然后依靠“滾雪球”方式發(fā)展到15萬輛;

二汽生產排量1~1.6升的普通型轎車30萬輛,其中2/3爭取出口;

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生產桑塔納轎車,在加速零部件國產化基礎上,盡快形成3萬輛生產能力。

……

會議要求:三個生產點要在生產第一代車的基礎上重視自行開發(fā)第二代新車型的問題。

中國轎車終于得到了起跑的號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