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臺山

快樂老年快樂游:養(yǎng)生怡情游 作者:良卷文化


清涼世界的文殊道場

推薦理由: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浩如煙海不同類型的佛像。來到五臺山,不僅是到了佛國世界,更是走進了藝術(shù)殿堂。

丫丫講攻略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東北

電話: 0350-6543133

門票:140元

交通:太原長途汽車東站、忻州長途汽車站常年有發(fā)往五臺山的大巴;太原火車站也有直接到五臺山的車。

特產(chǎn):五臺山石硯稱作臺硯,歷來為文人墨客所鐘愛;五臺山木碗,歷史悠久,用樺木根做原料,具有使用、觀賞、收藏價值。

美食:高粱面魚,撥爛子、砍三刀、繁峙疤餅、保德碗坨、原平鍋魁、代縣麻片等。

丫丫說景點

“五百里道長風(fēng)風(fēng)雨雨,依然日出東臺,月掛西峰,花放南山,雪霽北巔;兩千年香火斷斷續(xù)續(xù),又是晨鐘悠揚,晚罄清澈,香煙繚繞,勝幡翩躚”,這副對聯(lián),寫出了五臺山的悠久歷史和奇異風(fēng)光。

五臺山全山以東、南、西 、北、中五座平臺形的山峰環(huán)抱而成。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nèi),稱臺內(nèi)。東臺望海峰形如大象,在這里可觀看到云海和日出。西臺掛月峰形如孔雀,松濤林密,月掛西峰。南臺錦繡峰,遠離四峰一枝獨秀,形如臥馬滿山花。主峰北臺頂葉斗峰,有“華北屋脊”之稱。絕妙之處在于峰上陰冷之處,有終年不融化的“萬年冰”。中臺翠巖峰形如雄獅,因臺頂保留了大量地質(zhì)變化時留下的碎石雜生青苔而得名。

五臺山古時稱作清涼山。一是因為山勢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幾個臺頂,即使夏季也有可能見到白皚皚的積雪,所以自古以來,五臺山都是避暑朝圣的勝地;二是因為它是佛教名山,佛家超越了人世間的煩惱,此處自然是清涼圣地了。

五臺山以文殊菩薩道場而名揚天下。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兩位高僧?dāng)z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當(dāng)他們來到五臺山,見其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幾乎相同,返回洛陽后奏請漢明帝去五臺山修建寺院。明帝時在五臺山修建了大孚靈鷲寺,即顯通寺的前身,成為與洛陽白馬寺齊名的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五臺山也就成為佛教圣地。五臺山五頂建有五寺,代表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

五臺山有浩如煙海的佛像,數(shù)量多達30 000余尊。不僅有佛、菩薩、羅漢、供養(yǎng)人、護法神,而且還有帝王將相、僧侶居士等。這里的佛像分泥塑、金屬、石刻、木雕、燒瓷、脫紗、刺繡、畫像等多種類型。

丫丫推看點

⊙顯通寺 位于臺懷鎮(zhèn)中心地,是五臺山第一大廟,始建于東漢時期,是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在顯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銅鑄件組裝而成的金屬建筑物,人稱“顯通銅殿”。 銅殿建于明代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寬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國僅有的三銅殿中的一座。另外兩座,一在普陀山,一在峨眉山。

⊙塔院寺 在顯通寺南側(cè),原是顯通寺的一部分。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shè)計,至明永樂年間獨立起寺,與顯通寺分開。院內(nèi)修建白塔一座,常被人們看做是五臺山的標(biāo)志。白塔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由須彌座、塔身、塔剎三部分構(gòu)成,通高56.4米。塔身四周,遍掛風(fēng)鈴,每遇風(fēng)來,鈴聲悠揚,與寺院內(nèi)的鐘聲、木魚聲、誦經(jīng)唱詩聲相互呼應(yīng),無疑是一曲佛國交響樂,令人神往。

⊙殊像寺 位于臺懷鎮(zhèn)南的鳳林谷口,北距塔院寺僅半公里左右。該寺創(chuàng)建于元代,明代重修。全寺占地6 400平方米,共有殿房50余間,其中主建筑文殊閣殿闊5間,進深3間,兩層歇山式,是臺懷中心區(qū)最大的殿宇,也是殊像寺的精華所在。殿內(nèi)所供文殊騎獅像,是五臺山中最鮮活傳神的雕像,高約9.3米。神獅四蹄蹬地,昂首豎耳,雙目圓睜,張牙卷舌,大有抖擻威風(fēng)、騰云而起的氣勢,充滿靈性和動感。

⊙黛螺頂 黛螺頂以其1 080級臺階聞名,攀登

1 080級臺階,消除1 080種煩惱。寺內(nèi)以文殊為主供,文殊菩薩以大智著稱,所以1 080級臺階也稱作“大智路”。寺內(nèi)供有東、西、南、北、中五個臺頂?shù)奈氖馄兴_,因此,登黛螺頂素有小朝臺之稱,是很多佛教信徒的必去之地。

養(yǎng)生妙招

吃飯用樺木碗,等于服保健品

五臺山的樺木碗歷史悠久,一般用樺木根瘤制作天然花紋。樺木碗不會被熱的食物燙裂開,不燙手不冰手,體輕而質(zhì)固。用這種碗盛食,可以完全保持食物原味,飯盛在里面的時候非常保溫,在寒冷季節(jié)里特別暖胃舒服。通常,樺木本身就有一定的藥用作用,樺樹皮在中醫(yī)中可以入藥,治療呼吸道和胃腸系統(tǒng)的疾病。因此,在冬天選個樺木碗,還能幫助調(diào)節(jié)腸胃的功能,緩解冬天最容易犯的腸胃老毛病。

談古論今

文殊巧借“歇龍石”

相傳五臺山原名五峰山,氣候異常惡劣,農(nóng)民們根本無法到田里種莊稼。文殊菩薩碰巧到這里,看到人們遭受苦難,決定改變這里的氣候。文殊菩薩了解到東海龍王那里有一塊神石叫“歇龍石”,可以把干燥的氣候變得濕潤,于是變成一個化緣的和尚,到龍王那里借歇龍石。龍王不愿意把神石借人,估計這位老和尚一人無法將石頭運走,就說:“神石很重,沒有人能幫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動,就拿走吧!” 文殊菩薩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語,立刻使巨石變成了小小的彈丸。文殊菩薩將彈丸塞進袖筒,然后飄然而去。老龍王驚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順治帝出家五臺山?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有清朝順治皇帝在五臺山出家的故事。傳說一代名媛董小宛,于江南淪陷后被清兵擄走,輾轉(zhuǎn)進入順治后宮。順治帝為其傾倒,以皇妃之禮待之。然而董小宛心念故國,情懷故人情郎冒辟疆,誓死不從。后為順治帝的真情所感,相約可有夫妻之名而不可有夫妻之實。后來董小宛憂郁而死,順治萬念俱灰,出家五臺山。當(dāng)然,這只是傳說,歷史真相究竟如何,已經(jīng)成謎。

丫丫溫馨提醒

五臺山氣候寒冷,因此您一定要注意御寒,春秋兩季前來,需要攜帶毛衣毛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