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擴張的欲望(1)

出路 作者:(德)曼恩哈特·米格爾


這種對擴張的本性欲望使人類與任何其他生物相比獲得了更大的成就。其他生物的這種渴望很快就會受到約束。如果陽光照射改變了一些,浮游生物會死亡,浮游生物的死亡導致大量的魚群死亡;如果牧場的草被吃盡,或者水洼干涸,對無數(shù)的野生動物意味著不是死亡就是遷徙,而遷徙對很多動物來說也等于死亡;很小的氣候波動,譬如雨季變長或變短,或者冬季提前降臨,都會導致所有的動植物數(shù)量急遽減少甚至滅絕。生存條件變差,相關的動植物繁殖率將直線下降。所有生物都渴望擴張,但兔子數(shù)量增多的同時狐貍的數(shù)量也在增多,兔子和狐貍互相抑制了對方。

在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類也是這種情況。他會因為沒有野獸或者地里沒有足夠的糧食而餓死,也會因為干涸的水洼或者流干的泉水而渴死,如果冬天很長很艱難,會死去很多人。自然界像限制著其他生物那樣限制著人類的擴張欲望,在地球擠滿幾億人口之前,這種規(guī)律持續(xù)了幾萬年。

其實如果人類沒有借助文化(27) 跨越了自然設置的界限,情況還能保持下去。人們那時能夠控制火、能鉆井、擴大農(nóng)業(yè)有用面積,能增加土地產(chǎn)能、培養(yǎng)有益的動植物、發(fā)明輪子等等,但人們最成功的 雖然不是很早 就是將幾億年存儲在天然氣、石油和煤炭中的太陽能加以利用。

從那時起擴張便幾乎沒了約束,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世界人口的增長。估計兩千年之前地球上居住著2億人口,兩百年之前居住著大概9億人口,而今天的地球有著將近70億人口,每30個月增加的人口等于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世界人口數(shù)。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物質生活標準的顯著提高。自人類存在起,就長期或至少周期性的在挨餓,但今天絕大部分人已經(jīng)能吃得很飽了。超過一億的人擺脫了永久貧困的狀態(tài),在物質過剩的環(huán)境中大吃大喝。即使按照急速增長的世界人口來平均,在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人類從地球上奪取和壓榨了如此多的物質財富。自然界的反抗完全徒勞,人類勝利了。盡管仍然存在著某些苦難,但當前與過去相比,更多人物質上的條件變好了。

第三個例子就是精神 文化領域的巨大發(fā)展。人們學會了畫畫和素描,寫字和算術,人們學會了作詩和作曲,學會了形成哲學理論和治愈疾病,人類解開了自然中無數(shù)的秘密,并且至今仍無止境。

但當人類適度地借助文化來掙脫大自然的枷鎖,放縱其擴張的欲望時,他也在自然中失去了控制。人類所存在的世界是由想像創(chuàng)造出來的 是他的思想作品。一方面人類自豪于此,另一方面也有著不確定感和恐懼感:這一作品能有多可靠?

對于沖破約束和打破界線的恐懼感不僅貫穿所有的宗教和人類神話,也在許多童話和傳說中反映出來(28) 。在猶太基督教文化中,有兩個對打破界限的戲劇性描述,路西華和其隨從的墜入地獄,以及將第一個人類從天堂驅逐,這兩個故事都是因生物受限制的欲望而發(fā)生,他們想要成為或者至少一部分成為代表著完全不受約束的上帝 在時間中沒有界線:永恒;在空間中沒有限制:無所不在;在所有能力上沒有界限:萬能并且無所不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