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學校榮譽
在辦學定位上,復旦大學正在努力實現(xiàn)從研究型大學向名列亞洲前列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轉(zhuǎn)變。復旦大學計劃經(jīng)過數(shù)十年建設,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復旦大學現(xiàn)為中央部屬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首批建設院校,是國家“111計劃”和“珠峰計劃”重點建設的名牌大學,東亞研究型大學協(xié)會成員、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成員、九校聯(lián)盟(C9)成員、21世紀國際大學聯(lián)盟,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一同被公認為中國大陸最出色的高等學府。依據(jù)2010年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的世界大學排名,復旦大學總排名為世界第85名,僅次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早在復旦大學創(chuàng)立初期,《復旦公學章程》中就已經(jīng)把復旦大學的學術精神表露無遺。“本公學之設,不別官私,不分省界,要旨乃于南北適中之地,設一完全學校,俾吾國有志之士,得以研究泰西高尚學術,由淺入深,行遠自邇,內(nèi)之以修利國民之資格,外之以裁成有用之人才?!苯裉?,這種崇尚學術的精神,已經(jīng)浸入每一個復旦人的靈魂,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復旦人把復旦大學推上了科研學術的高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矚目成就。
數(shù)學家蘇步青—國際公認幾何學權威。早在20世紀20年代,蘇步青的仿設不變的四次(三階)的代數(shù)錐面就被命名為“蘇錐面”。他的仿設微分幾何的高水平工作,至今在國際數(shù)學界仍享有盛譽。在射影曲面論研究中,他對周期為4的拉普拉斯序列做了深入而富有成就的工作,這種序列被稱為“蘇鏈”。他在射影曲線論、高維空間共軛網(wǎng)理論、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70年代初期,他把數(shù)學曲線論中的仿射不變量方法,引入計算機幾何學科,在全國造船工業(yè)中的船體放樣、航空工業(yè)中的渦輪葉片空間造型,以及它們的外形設計等方面獲得了成功的應用,在國際領域中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響。
物理學家謝希德—科學殿堂最美的女人。她被譽為“中國科學殿堂最美麗的女人”,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期間,她以個人獨特的魅力把“復旦”這個名字推向世界,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所“東方哈佛”。自1981年起,她曾榮獲美、英、日、加、香港等國十二所大學的榮譽博士稱號,并喜獲美國文理科學院外國名譽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早在謝希德先生成為校長之前,她就曾帶隊參加德國伽興召開的國際核靶發(fā)展學會第七屆國際會議,開啟了復旦大學參與國際交流的大門。20世紀80年代,又是謝希德先生的積極努力,促成了一件轟動復旦大學史冊的大事,那就是美國里根總統(tǒng)于1984年受邀登上了復旦大學演講臺,這也成為中美關系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幕重頭戲。在1985年復旦大學建校80周年的慶典上,美國總統(tǒng)里根特意發(fā)來了賀電,他懷念起他在相輝堂的演講。他甚至清晰地記得,禮堂舞臺中央的講壇上鑲嵌著篆文和英文交織而成的粉紅色的“復旦”圖案。
歷史學家周谷城—“一筆二史”,僅此一人。在中國,史學名家并非鳳毛麟角,但一人撰寫《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這在中國史學界至今還沒有第二人。周谷城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主任,復旦大學教務長。其代表作《中國通史》上、下冊,《世界通史》一、二、三冊,影響了中國幾十年。周谷城先生在復旦大學任教長達半個多世紀,先生學問淵博,縱論古今,橫說中外,博大精深,建樹巍峨廣涉哲學、美學、邏輯學、政治學等等。他一生論著豐碩,主要論著除前面提到的兩部外,還有《中國通史簡本》、《中國政治史》、《中國社會史論》、《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論》、《哲學與邏輯》、《史學與美學》、《周谷城史學論文選》、《周谷城教育文集》、《周谷城學術論著自選集》、《周谷城學術精華錄》等,以及7種譯著,250余篇論文。
免疫學專家聞玉梅—19天找到SARS克星。2003年,SARS全球蔓延,就在這場科學與病魔的瘋狂斗爭中,古稀之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僅用了19天時間,就使得“滅活SARS病毒免疫預防滴鼻劑”的實驗就大獲成功。眾所周知,滴鼻劑的研制之路坎坷曲折,研究人員必須要“零距離”接觸SARS病毒,而且一些實驗不得不在有“魔鬼實驗室”之稱的P3實驗室完成。在實驗室里,聞玉梅教授要把香港大學提供的SARS原有病毒株培養(yǎng)出大量用于實驗的病毒液,其每天接觸的活病毒量是超乎想象的。該病毒液含量最多時每毫升高達1億個病毒,而聞玉梅教授一做就是幾百毫升病毒液。聞玉梅等教授19個夜以繼日的苦戰(zhàn),終于換來了2000毫升的高效價病毒液。
后起之秀丁晟—26歲登上國際頂級雜志。復旦大學僅26歲的三年級研究生丁晟,在當時已成為了世界生命科學界的焦點人物。由于他在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領導高效解讀動物基因的“夸娥因子”,被國際生命科學界認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同時,丁晟作為這項成果的第一作者,他的這項驕人成果也發(fā)表在國際頂級生命科學雜志《細胞》上。
多年以來,兼收并蓄的復旦大學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學界巨子,為國家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奉獻了無數(shù)重要成果。其中,陳望道教授率先建立起我國修辭學的科學體系;朱東潤教授和郭紹虞教授在文學批評史方面取得了蜚聲中外的成果;譚其驤教授編纂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獨樹一幟;周同慶教授主持研制出中國第一只X光管;盧鶴紱教授提出弛豫壓縮基本方程“盧鶴紱不可逆方程”,并在世界上第一個揭開原子彈的奧秘;談家楨教授在果蠅種群間的演變和異色瓢蟲色斑遺傳變異研究領域有卓越的成就,是我國現(xiàn)代遺傳學的奠基人之一。此外,復旦大學還研制出了我國第一臺質(zhì)子靜電加速器,第一臺電子模擬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