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境界”恐怕是指媧皇賦予那塊石頭的靈性,而后來石頭卻被一僧一道給點化成了一塊玉墜。玉墜是個假象,它已經(jīng)沒有原來的靈秀的真“境界”了。
提出“倒食甘蔗,漸入佳境”文藝鑒賞主張的顧虎頭,在《紅樓夢》第二回中就已被著重提到:“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前面幾個人用的都是真姓名,而唯獨把大畫家顧愷之稱為“虎頭”。原來“虎頭”是顧愷之的乳名,僅這一點就表現(xiàn)出雪芹對顧虎頭有著更為豐富的感情。比如,顧愷之字長康,雪芹則連這長康也不稱,單單要叫他的小名,這就像是最親密而不拘俗禮的朋友關(guān)系了。又如,在東晉當世,已經(jīng)有了“癡絕顧長康”的評語,可見“癡”是顧虎頭的一個最大特點。他本來智慧最高,而一發(fā)起“癡”來又最容易受人哄騙,這就是性情上的兩面性,符合“正邪兩賦”之人的雙重性情。再如,顧虎頭又和“通靈”這個詞語有著特殊的關(guān)系。一個例子是虎頭給嵇康作傳,開頭就說嵇康是一位“通靈士也”,你看這豈不極為重要?另一個例子是他把自己最珍惜的繪畫作品鎖在一個柜子里,怕人偷竊,后來,有人知道了這個秘密把柜子從后面打開,將這些畫作都盜走了。他發(fā)現(xiàn)后,卻不懷疑被人拿走,反而自豪起來,說他的畫都“通靈”了。這位大藝術(shù)家真是“癡絕”得無人能比!還有一例,就是漢代著名學(xué)者劉向,搜集了七十二位有節(jié)操、有道德的賢妻良母素材,為她們一一作傳而成《列女傳》。這實際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尊重女性的重要著作,而顧虎頭也很看重此書。他給這七十二位列女都繪制了畫像,而且是畫了兩本,即后世所說的《大列女》、《小列女》。這又是一項“開辟鴻蒙”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由此才又演變出后世的所謂《百美圖》,只不過是畫《百美圖》者未能領(lǐng)會劉向的“七十二”是八個九的乘積數(shù),而雪芹卻由七十二這個八九之數(shù)引申成為十二個九的一百零八位。明白了這些中華文藝史上的特點特色,你才能夠不遲疑地接受我所主張的雪芹真本《紅樓夢》原為一百零八回,與所謂“一百二十回全本”毫無交涉。
以上說了這些關(guān)系,都是為了什么?就是讓你比較深細地理解這本小書題名為《紅樓新境》的“境”字到底應(yīng)該如何理解、領(lǐng)會。
辛卯年九月三十日
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