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鴛鴦三宣牙牌令”而悟出道理,已于上文《說“牙牌令”》列舉清楚,我也因此對“三”的意義加深了理解。“三”在《紅樓夢》里地位重要,舉幾個例子就可以明了。
第一例是林黛玉平生作的詩,如絕句、七律、五律都暫且不提,單是長歌行卻恰恰是三篇之數(shù),即《葬花吟》、《秋窗風雨夕》、《桃花行》。
第二例是香菱學詩是在釵、黛、湘三位老師的啟發(fā)引導和具體講授之下,從一個不會作詩的女孩子到漸入佳境,有了允許入詩社的資格,而她學詩的作業(yè),又恰恰是三首七律。
第三例是到了白雪紅梅、琉璃世界的情景中,忽然又出現(xiàn)了三位詩人分詠“紅”、“梅”、“花”三個韻,即三位作者各取一韻的三首七律。這三首七律的作者是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首七律又專為分配給釵、黛、湘三個主角。第一首以“紅”為韻的暗配寶釵;第二首以“梅”為韻的暗配黛玉,其中有“酸心無恨亦成灰”句;第三首“花”字韻的是配給湘云的。這第三首七律和香菱的第三首詩中的“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都是專給湘云的詩句。請看,這三首分詠“紅”、“梅”、“花”三韻的詩中連連環(huán)環(huán)套著多少個三的層次。
第四例是兩次五言排律大聯(lián)句。第一次是由于下雪,眾少女在“爭聯(lián)即景詩”;第二次已經(jīng)到了七十多回上,有名的中秋夜黛玉和湘云二人聯(lián)句,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之點。但是你可能又沒有想到,黛湘聯(lián)到“寒塘冷月”、“鶴影花魂”的時候,山石之后轉出了妙玉這位重要詩人角色。不用多說了,這里又是三個人來完成名篇。
第五例就是雪景、中秋兩次聯(lián)句之后,還有排律聯(lián)句。在哪兒呀?怎么現(xiàn)存的《紅樓夢》沒有呀?因為這第三次排律聯(lián)句是到了寶玉、湘云重逢再會——在大年除夕夜,二人因興致而聯(lián)起句來。為何如此說?原來,清代有一位紅樓批點家記下了一段重要事故。他說他的祖父在京都做過一任京官,認識了吳菘圃相國。吳相國家中珍藏著一部紅樓真本,其書八十回后與高鶚續(xù)書決然不同。他祖父最為得意最為喜歡的卻是寶湘兩個人那次的五排聯(lián)句,用的就是在中秋夜聯(lián)句的韻腳。這次聯(lián)句中的精彩之句比前次更多,有幾副他祖父最為得意的聯(lián)句經(jīng)常在口中背誦,欣賞不已……如此這般,五言排律聯(lián)句的大長篇合起來又恰恰是三。
第六例是在六十二回給寶玉過生日時,白天大家宴會,行酒令時湘云為主角,創(chuàng)出一個刁鉆古怪的新酒令,要用古文、古詩曲牌、皇歷等等組成一個有文有藝的酒令,大家真正作時都作不出,因為太難了。這時卻是黛玉替寶玉作出第一首,然后該湘云了,寶琴便說道:“請君入甕。”大家都笑了,意思是拿你出的難題難你自己吧!湘云自作了第二首。湘云喝醉酒后,大家在紅香圃外的石凳上找到她醉眠在芍藥花之中,她在睡中還又念出第三首酒令,最后一句是皇歷上的話:“泉香而酒冽,玉碗盛來琥珀光,直飲得梅稍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點明了這次宴會是為寶玉慶壽,又暗含著最可紀念的餞花之會和這是最后大家聚會的一個酒令,也必然要如此變幻,令你眼花繚亂。
本文所舉之例雖然不少,但其本意無非是突出這個“三”字的主題,你看奇也不奇?!
詩曰:
一生二后二生三,萬物三生道德篇。
紅樓萬物真全備,章法分明你細參。
庚寅年九月初二
201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