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姓名:鄭蕙
學生姓名:曾一航
錄取院系:物理學院
畢業(yè)中學:廣東省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獲獎情況:全國物理競賽三等獎、希望杯數學競賽三等獎、廣州市物理競賽一等獎、學校優(yōu)秀團員標兵、華附學習之星、優(yōu)秀畢業(yè)生等讓孩子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家長就應該以身作則,愛讀書、會讀書、善分享,營造一個積極進取的學習型家庭。
一、一路走來
(一)開發(fā)智力的幼兒階段一個健康的孩子是與生俱來的,一個聰明的孩子在于自身的生理基礎,也在于后天的培養(yǎng)。每一位教育者都知道這么兩個常識:一是孩子的智慧在手指尖上,二是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因此一個大腦靈活、雙手靈巧、口齒伶俐的孩子幾乎是每位家長的期望!試問,有哪一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得到最大、最好的發(fā)展?發(fā)展孩子的智力的方法很多,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和孩子的心理特征,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讓孩子擺積木和拼圖、走迷宮
在選擇積木、拼圖和走迷宮時都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熟練程度,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難了,孩子做不好,會讓孩子受挫,感到無助而失去興趣和信心;太簡單了,沒有難度,孩子覺得沒有挑戰(zhàn)性,就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同樣會消失興趣。因此,要從簡單開始,讓孩子首先嘗到甜頭,在得到家長的鼓勵后,動機逐漸加強。這些動手的游戲,能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記得有一次,孩子癡迷上了拼圖,還要跟我比賽。開始的時候,我故意輸給他,惹得他哈哈大笑,還說:“媽媽,你怎么這么笨哪?”后來,我是真的比不過他了。記得有一次他三歲多的一天早上醒來,睜開眼睛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們來玩拼圖吧!”
2.讀故事給孩子聽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滿一歲不久,我就堅持給他講故事,有的故事他百聽不厭,有的故事我講上一句,他就接上下一句了。有時我故弄玄虛,把白說成黑,誰知他大聲反對:“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有時我真的困了,迷迷糊糊不知所云,他也會推推我:“媽媽,你講錯了!”看著他聚精會神地聆聽的模樣,我很欣然,孩子的注意力很集中。有時,我讀完一句后讓孩子馬上重復,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和記憶力。有時,我惟妙惟肖地描述著故事中的角色或用夸張的語氣描述故事的語境,有時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有時讓孩子雙眉緊蹙。
當然,給孩子讀的不僅僅是故事書,還有一些少兒版的《十萬個為什么》,還有一些關于生活常識的低幼版的書籍,還有一些是關于生活中的數學的。所以,孩子小小年紀,不僅記憶力很好,語言也發(fā)展很好,知識也很豐富。記得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就能記住自己的十幾本書的名字;阿姨教他兩遍馬致遠的《秋思》,他竟然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后來,他上學了,更多的是讓他自己閱讀,享受書籍帶來的快樂!
3.利用各種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簡單計算、大量識字
動手擺。為孩子提供一些實物(比如巧連智玩具),讓孩子自己去玩“合并”、“增加”、“去掉”的游戲。
引導孩子發(fā)現規(guī)律。譬如7+6=13,孩子會推斷7+5=12和7+7=14,此外孩子對兩個相同加數的和也算得非???!
讓孩子玩算盤和計算器,自己動手驗證計算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讓孩子提前識字。他一歲多的時候,我就剪了一些漢字的卡片,貼在家里相應的物品上。對于一張白紙的孩子,物品和物品的符號(漢字)的識記,是沒有難易之分的。此外,孩子還參加了幼兒園的“黃金班”,孩子在興趣中認識了很多字;孩子自己喜歡的小人書中、謎語也是孩子識字的途徑之一;外面的世界也是孩子識字的大課堂,碰到漢字他都喜歡去讀出來,碰到讀錯的,我們會及時地給予糾正。孩子最喜歡玩“猜字謎”,有時候還獨辟蹊徑,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有一次,我們經過一個小區(qū),小區(qū)的門上掛著“元旦快樂”四個字。孩子馬上讓我猜:“太陽公公過獨木橋是什么字?”還有一次,我從幼兒園接回他,我們在一家餐廳吃飯,他看到門口的玻璃上的飲食品種,又要我猜:“天下一張口是什么字?”中國文字形聲字比較多,因此在孩子識字的過程中,也是從筆畫少的開始,讓孩子通過“增減”、“拼組”的方法依舊帶新。為了學習詞匯,我們還經常玩詞語接龍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