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殤:晚清民國 十六城記》書評/城市與現(xiàn)代中國的誕生(1)

城殤:晚清民國 十六城記 作者:張泉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將權力轉換成形式,將能量轉換成文化,將無趣的事轉換成鮮活的藝術符號,將生物繁殖轉換成社會創(chuàng)造”。

--劉易斯·芒福德《城市發(fā)展史》

城市的出現(xiàn),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而現(xiàn)代城市的主要功能則從政治統(tǒng)治功能轉化為社會管理職能,城市社會也由市民社會逐漸向公民社會過渡。千年以降,中國人始終在坐談“國家”、“天下”,與這些宏大空洞的命題相比,“城市”這個概念過于精細,以致到晚清民國時,當中國人試圖在城市的拱梁上建構國家復興的理想,真如同讓一個習慣于塑造舉行紀念碑的建筑師到米粒上雕刻宮殿,一時竟無從措手。

從晚清到民國,天下已不復當日的天下,城市也不復從前的城市。無論中國人怎樣抗拒,他們所認定的世界中心都已經(jīng)發(fā)生位移。原有千年的城市架構最終土崩瓦解,“從中心滑向邊緣的過程,最終毀滅了帝國,卻締造了城市?!?/p>

作者試圖對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一些城市的秘密敏銳地提出新的問題和見解。本書富于獨創(chuàng)性地從城市群視野出發(fā),全面尋找它們在歷史中的基因突變,藉此考察現(xiàn)代中國的歷程。作者選擇了16座城市作為切片,分別從市政建設、民主探索、金融秩序、實業(yè)振興、軍事化轉向、公共空間的營造、文化轉型、宗教改革,甚至博覽會的影響等角度,去尋找它們在歷史中的基因突變,以及現(xiàn)代中國的成型。

本書談論了天津、上海、香港、哈爾濱、長沙、康定、南通等諸多城市。它們是現(xiàn)代中國演變的縮影,更與一小群杰出人物的努力相關。作者沉醉于這些燦爛卻往往短命的英雄和他們的理念。這些故事也映射出他這些年的努力方向--如何重新恢復記憶?,F(xiàn)代中國飽受失憶之痛,每一代人似乎都在一片廢墟上重新生長,它既容易令人陷入無根之痛,缺乏足夠的精神與智力資源;又可能引發(fā)盲目的驕傲,以為自己的成就是獨一無二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