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趁年輕,折騰吧》追問時要掌握四個方法(3)

趁年輕,折騰吧 作者:袁岳


大部分人都跟我說:“你怎么在現(xiàn)場就這么有主見呢?”如果你換一種問法,問我是什么感覺,問我what和how,這個時候我就會講一些我的真實感受是什么,而且有那么多問題,其中有很多種說法,可以問:“你說這個是什么意思?”或者“你剛才說這個,為什么這么說呢?”或者“剛好你剛才回答的時候說了這個,能否舉一個例子呢?”你就可以這樣來問。

哪些問題通常是不適合問的呢?比如重復(fù)詢問。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地方老是問,老是說“下一個,下一個……”我們不是在論題中找問題,而是從訪問者的話中找問題。從訪問者的話中找問題,這樣訪問者才會從心里覺得有責(zé)任把這個事情說明白。如果從下一個問題中去找,那訪問者會覺得就那么回事兒,就只會用“是”“行”等簡單的話來回答你。

另外一個問題是對過程的忽略。我們需要將過程弄完整,就要問:“你說的話是什么意思?”在深度訪問時,他說:“我跟你說吧,辦公室的生活其實是很無聊的?!薄澳阏f的‘無聊’是什么意思?”“基本上每天干的事都差不多吧。”“你說的‘差不多’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給我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你一天在辦公室都是怎么過的?”“你一年到頭都干了哪些新鮮事?”“哎呀,去年的新鮮事就是分了一回魚吧?!钡沁@一點對你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他說一天到晚沒有新鮮事,你就想知道他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澳悄憬o我舉一個例子,比如上個星期你還在上班,說一下你星期一或者大前天都在干什么?”他可能會像報流水賬一樣把它報出來,但是請注意在他報流水賬的過程中,隨時都可能流露出很多對你有用的東西,所以你就要通過他的回答去尋找。只要他能敘述出一長段話,就要從他的話中找出一長串問題。我們在前面提到的自我確認(rèn),就是把人家的話再重復(fù)一遍。一般來說,這種形式不太適合在深度訪問中進行。

我們有的時候會碰到很多棘手的問題。比如,你訪問的時候別人會對你很冷淡、不配合,有的時候回答得特別簡單,或者是你問半天,讓他覺得:“有什么意思啊,又沒什么用?!边€有人跟你說:“只說十分鐘?!笔昼娭笕思揖透阏f拜拜……我們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原則上來說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情況,如果你能夠運用剛才我們講的帶有專業(yè)性的訪問,絕大部分我采訪過的人,到最后還是愿意給我時間把訪問進行完,或者另外再約一個時間進行訪問。有的時候他確實有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覺得和你聊天很有意思。

以前《南方周末》有個記者采訪過我,我每年會接受全國300多名記者的采訪,但是真的讓我認(rèn)為是好記者的不會超過10個,他是其中一個。他好在什么地方呢?我做完他的訪問,對一件事情覺得很驚奇,我居然說出了某些我平常都不會說出來的話,他很會挖掘別人的潛力。

所以,這里面有幾個工作是很重要的。第一,事前對采訪對象的研究。比如我們要訪問一個專業(yè)人士,在這之前要對他的行當(dāng)進行研究,要讓他覺得你對他的行當(dāng)還挺有研究的。第二,除了他本人以外,還要掌握一些他的同事和其他人的情況,這會讓他從面子上比較愿意接受你的訪問。

不管是普通公司還是政府機關(guān)里的人,無聊的時候太多了,很少能碰到一個人說話,他覺得你講得很有意思,認(rèn)真想想,還真是那么回事,他就很愿意和你講,我的感受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愿意配合你做有意義的訪問。以前老蓋洛普在從事民調(diào)和社會調(diào)查時的感受是,人們之所以不愿意表達心聲,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相信你,或者覺得表達之后沒有意義。反之人們之所以愿意和你積極地溝通,就是被你的專業(yè)魅力所吸引,他們覺得跟你說完之后會有用,會收獲到一些自己從來都沒有感受到的事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