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觀念的水位》他也可以是我(1)

觀念的水位 作者:劉瑜


他也可以是我

蘇格拉底說:德性即知識。兩千多年后,我一個朋友說了一句貌似對稱的話:笨是一種人品。

說笨是一種人品,大概是說,愚蠢常常不是智力不及,而是選擇不去運用智力。也許因為利益,也許因為懦弱,也許因為“溫暖的合群”,或者干脆因為懶惰,一些人選擇荒廢甚至屏蔽智力。在各種荒廢智力的表現(xiàn)中,有一種是在迫害他人或為迫害他人搖旗吶喊時,竟然想不到:其實“他”也可以是我。

最近李莊律師在王立軍、薄熙來出事后的表現(xiàn)頗讓人感慨。他表示,盡管他曾被重慶方面“黑打”,但仍然愿意給王、薄等人提供法律辯護或咨詢。李莊這種不計前嫌的胸襟令人感動,但不知王與薄如果得知此話會作何感想。當年他們陶醉于“打黑”的熱情卻忽視嫌犯基本權(quán)利時,可曾想到:眼前這個人,這個在更大的權(quán)力面前陷于無助和恐懼當中的“他”,也可以是明天的我。

“他也可以是我”,是普遍人權(quán)理念的倫理前提。康德的“絕對律令”,意指只有當一個道德準則可以被普遍推廣及他人時,才構(gòu)成道德準則。奇怪的是有的人似乎通過推理就能明白這個道理,有的人卻需要通過親自倒霉才能恍然大悟。糊涂似乎也可以理解,“怎么能給‘壞人’權(quán)利?我反正又不是‘壞人’,所以剝奪‘壞人’權(quán)利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知識分子們在“鎮(zhèn)反”中萬馬齊喑,因為他們不是“壞人”,結(jié)果“反右”來臨時他們就成了“壞人”;農(nóng)民在土改斗地主時斗志昂揚,因為他們不是“壞人”,結(jié)果人民公社運動中他們有誰想藏私糧,就成了“壞人”;干部們在歷次肅反中火上澆油,因為他們不是“壞人”,結(jié)果“文革”一來,他們就成了“壞人”;造反派在打倒走資派時聲嘶力竭,因為他們不是“壞人”,結(jié)果清理階級隊伍和“一打三反”時,他們也成了“壞人”。這么看來,每個人離“壞人”都只有50米遠,說不準哪天就會“失足”。

好人變成“壞人”之后,開始痛感權(quán)利之可貴與權(quán)力之可怖。陳獨秀身居黨魁位置時曾為暴民焚燒《晨報》報館而叫好,晚年成了政界邊緣人之后,卻認為言論和出版自由沒有階級之分;胡長清在位時享受著權(quán)力的無限風光,被抓之后開始感慨新聞自由之可貴;不知道管制中的王立軍和薄熙來怎么想,我猜他們肯定希望自己有律師和證人,律師不被關(guān)押,證人不被脅迫,家里的財產(chǎn)和物品不被展覽,媒體上不出現(xiàn)“××死,百姓歡”這樣的標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