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進步——研究個性的自然發(fā)展》一書的某些觀點十分引人注目,這本書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W.
我對
幾年前,有一個學生參加了我的講座。以前,她就卷入過這種沖突中。她的丈夫是一名成功的律師,有能力,有野心,而且控制欲也很強。先生的朋友主導了家里的社交活動。在丈夫和他的朋友的眼中,在社會上有顯赫的名望就是成功的標準。她為人謙虛而溫和,在這樣的氣氛中,她感覺自己很渺小。沒人會看到,也沒人懂得欣賞她所擁有的美德。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日復一日,她感覺越來越壓抑,他們的那種標準是自己永遠無法企及的,她開始厭棄自己。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不去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去改變自己。擺脫那種根據(jù)別人的標準改變自己的壓力,自信地面對自己。要知道,每個人活著都有某種特定的意義。要相信,人并非是為了別人活著,而是要為自己活,活出自己的價值,這樣,才會充滿自信。
找回自信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審視自己。要明白自己的價值,按自己的標準去生活,學會如何輕松地對待自己,不要過于批評自己。
那些人之所以厭棄自己就是因為他們過分地批評了自己。我們知道,適度的自我批評是健康而積極的,自我完善十分必要。但是,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會適得其反,從而阻礙了自己的積極性。
多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去一個培訓班上課。下課后,一個女學生對我說自己講得一點都不好,離自己的期望總是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