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不懂味》一、塵夢(7)

我不懂味 作者:王躍文


伊渡:從您的小說中讀出很多官場的幽默,叫人捧腹。可是笑過之后又覺得悲哀。

王躍文:準確地說,官場中可笑的事情還算不上幽默,只是滑稽。幽默同滑稽是有區(qū)別的。我曾寫過一篇小文章,叫《中國天天感恩節(jié)》,其實還可以寫一篇《中國天天愚人節(jié)》。

有這么一個段子,說某領導詩興大發(fā),欣然提筆賦詩一首:看見床前明月光,懷疑地上起了霜。抬起頭來望明月,低下頭去想故鄉(xiāng)。秘書聽了,激動得不得了,說領導這詩寫得太好了,比李白的詩更勝一籌。別人聽了這個段子,會以為這絕對是瞎編的,我卻相信官場中真有這樣的滑稽。

有的官員為了講話生動,濫用比喻,笑話百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央提出要加快第三產業(yè)發(fā)展,我就經聽見有的官員做報告說,我們要學會三條腿走路,要拉長第三條短腿,把第三條腿做大做強!官員的意思是工業(yè)、農業(yè)是兩條腿,第三產業(yè)是第三條腿,目前這條腿還很不夠發(fā)達,要加快發(fā)展,所以就要拉長。我就不明白三條腿怎么走路?我還真想不出世界上有三條腿的動物。

我見過一位官員,曾經是袁隆平先生的同事。這位官員有天喝了一點兒酒,豪氣沖天,說他要是不改行,仍搞科研,“雜交水稻之父”的桂冠就不會是袁隆平的,而是他的。我望著他一臉醉態(tài),點頭而笑。這讓我想起赫魯曉夫有一次對一位畫家的作品發(fā)表評論,畫家不買賬。赫魯曉夫憤然作色說:我當年是基層團委書記時不懂畫,我是地區(qū)黨委書記時不懂畫,現在我是黨的總書記了,難道還不懂畫嗎?

真有這樣的官員,自己官當大了,就以為什么都懂了。湖南懷化黔城有一座芙蓉樓,前人為紀念唐代偉大詩人王昌齡而建。樓上有一副名聯:天地大雜亭,千古浮生都是客;芙蓉空艷色,百年人事盡如花。一天,有位官員蒞臨參觀,讀了這副對聯,搖頭說:太消極了,應改改。這位領導很為自己的文墨功夫自負,信口就改了對聯:天地大世界,千古人民建偉業(yè);芙蓉多艷色,百年人事結碩果。幸好這位官員的職務還不算太高,沒到金口玉牙的程度,不然芙蓉樓就慘了。

有人說《國畫》影射誰誰,純粹是扯淡。這部五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只有一個細節(jié)是我直接從生活當中擷取的,就是那位瘋老太太參加勞動的事。有一年,我家鄉(xiāng)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洪災,損失慘重。省里有位領導前往視察,見水利工地現場有位白發(fā)老太太在挑土。這位領導健步上前,問道:老人家多大了?老太太答道:七十歲了。省領導又問:您這么大年紀了,還參加勞動?老太太說:感謝黨,感謝政府!省領導立即接過老人家的擔子,親自參加勞動。當然省領導很忙,也只是表示一下,做做樣子。于是,當天電視新聞里就上演了這位官員接過老太太擔子的動人場面。這位省領導的激動持續(xù)了好些天,他每走到一地都會聲情并茂地說:同志們,我們的老百姓多好啊!七十多歲的老人了,還自覺到工地上參加勞動!當我問起她的時候,她沒有更多的話說,只說感謝黨、感謝政府!多么樸實的群眾??!事實真相怎樣呢?那老太太是個瘋子。她最大的樂趣就是湊熱鬧,趕上紅白喜事、群眾大會之類的,她都會去搗蛋。她頭幾句話聽著也還明白,多說幾句就亂七八糟了。當時,那位激動的省領導走向瘋老太太的時候,當地干部可急壞了。萬幸的是等省領導接過瘋老太太的擔子,陪同的各級領導都爭著搶過群眾的擔子,電視鏡頭跟隨著官員們而去,當地干部這才飛快地把瘋老太太架走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