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認(rèn)識我的陌生人女兒(3)

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猶太教育教會我的事 作者:吳維寧


剛回到家時,老大小雅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我趁著她睡覺上網(wǎng)、待客、打掃家里,等到夜深人靜我極度困頓時,她卻開始清醒,要吃飯、玩耍、上大號、肚子不舒服。再加上她不能一次睡長時間,每三四個小時要起床吃一次奶,吃完奶還要玩?zhèn)€一兩個小時才要睡,所以回家3天后,在極度疲倦之下,我?guī)资陙怼鞍滋旎顒印⑼砩纤X”的規(guī)律生活從此結(jié)束,開始了她睡我就睡、白天不接電話、不接訪客、家事能不做就不做、全心全意“為寶寶而活”的日子。還要工作的老公,則一手扛起采買、煮飯、擦地、半夜起床幫我照顧小孩等家務(wù)活。一直到第二個月開始,我們才逐漸在摸清楚她大概的時間表下,開始出門散步、訪客、吃飯……一步步地重建自己及家庭生活。

這種時候真的讓人覺得,如果可以定時定量地喂寶寶、寶寶可以半夜不吵鬧是多么讓人高興的事情。也可以了解為什么很多家長在碰到哭啼不停的寶寶時會罵他是來討債的!

然而,這些辛苦的日子里,我用心回應(yīng)她的需求、配合她的時間表來了解她的個性及習(xí)慣,卻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了“站在她的立場”替她想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對于以色列幼教的這個理論有了進(jìn)一步的體會。

全力配合新生兒的作息

我覺得,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的生活,本來就要相互妥協(xié)。不過,對方如果是可以溝通、有自主能力的大人,妥協(xié)的部分可以少一點、要求可以多一點,畢竟,合不來可以拉倒。就像談戀愛需要時間相互認(rèn)識,養(yǎng)小孩也是。但當(dāng)對方是個什么都不懂、完全依賴本能生存的嬰兒,“認(rèn)識”她/他最快的方式,就是大人先放棄自己的生活一陣子——大人累一點、餓一下、少見一下朋友又不會死,沒什么道理要求新生兒配合你的生活習(xí)慣而受折磨。

再說,不認(rèn)識、不了解自己的小孩前,怎么知道怎么做對他比較好?四個小時吃一次奶、愛哭就讓他哭到夠,這種一體適用的生活方式,到底是為了小孩好?還是為了大人自身的方便?

終究,這個理論除了科學(xué)解釋之外,更重要的哲學(xué)基礎(chǔ)是把寶寶當(dāng)成有自己性格跟需要的人吧?如果不能從一開始把嬰兒當(dāng)成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反而用孝不孝順、搞不搞怪這種以父母為主體、子女不管有沒有能力、能不能理解都要配合大人的方式來看待,將來父母又如何了解孩子其實是有自己的個性跟需要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