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和賽車,或許確實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是一次次被如此“勸說”,最后,我們也就喪失了尋找自己真正天賦的勇氣。
我們的天賦就這樣被藏了起來,藏得太久,以至于我們自己都快忘記了它的存在。而那些別人硬加在我們身上的技能,則成為了我們的天賦的代言人。我常常看到有家長帶著年幼的孩子在不同培訓班間往返,上午外語,下午數學,早上鋼琴,晚上繪畫,孩子們果真興趣如此廣泛嗎?通常只是因為家長覺得這些“天賦”實在高雅,有時還很實用。
天賦被如此埋沒,天性也通常不能幸免。
當我們還對生命中的另一半好奇猜測的時候,很多人已經為我們的另一半劃定了框框——職業(yè)要是個什么范圍,薪水最低必須多少,有著什么地段的房子。這“很多人”或許是家長,是親人,是朋友,是同事,但是我們也都樂于聽從這些勸告,希望自己的愛情可以有個全體歡喜的Happy Ending。
于是,現下的戀愛常常變成了硬件的比拼,一架天平,你在這頭,她在那頭,你有房子做籌碼,她便拋出一份好工作,你有不錯的家庭背景,她開著一輛寶馬新車,你是耶魯畢業(yè),她早已經讀到了研究生。所謂天作之合,常常指的就是這些硬件條件的匹配。至于愛與不愛,那都是關上門后的冷暖自知,誰在乎。
這卻還不是最悲哀的。真正讓人一聲嘆息的,是我們真的把這些當成了自己心靈深處的渴望,并愿意為之拼盡全力。
就好像是華麗的假肢,別人把它們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慢慢地也把這當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甚至不惜為之砍掉真正的臂膀,把角色演成自己,把自己演到失憶。
你為什么會這樣?大概是因為大家都這樣,于是你也選擇和大家一樣。從眾是一種普遍的心態(tài),我們犧牲自己各種意愿,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成為 “大多數”中的一員。
人與人群有著一種奇特的關系。
人在人群中,最容易安全。
一個人站在路口的時候,會因為車流洶涌而不敢邁步,可要是身邊的人都在往前走,自己便會跟著大家一起行動。
因為混在人群中的時候,人們的安全感會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