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人群中,最容易膽怯。
開會討論方案,如果其他人全都說著“不錯”、“挺好”,即使你覺得方案有些別扭,也會猶豫要不要將真實的想法說出口。我們都不希望成為人群中的另類,“和別人不一樣這件事”會讓我們感到萬分難受。
人在人群中,最容易舍棄自己的想法。
許多年前,幼兒園的小伙伴們告訴你:“不要理湯米,不然我們就不再和你一起玩?!庇谑悄憔驼娴牟辉俸蜏渍f話,盡管你可能很喜歡他;上學時,無論誰被大家排斥,我們都會自動站到人多的一方,因為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孤立的倒霉蛋;而今你的同事圈、閨蜜圈和同學圈也是如此,總有些人會成為另類,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加入人數較多的那一邊,干凈利落地和另類劃清界限。
我們誰都不是從天而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即便是最灑脫的人,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別人意見的影響。你正為找到自己的未來之路而歡欣鼓舞,但你身邊的人們卻未必會舉雙手贊成你的想法,你的至親至愛也許第一個跳出來極力反對,你或許會被別人稱為瘋子、荒唐透頂、大腦進水,他們不僅背地里這樣議論,還可能毫不留情地當面用這些刺耳的言語指責你。
有些人或許選擇溫和的口氣告訴你:“我們還是喜歡你原來的樣子。”這樣的話聽起來無比關切,實際上,卻有著最強大的殺傷力。長久以來,我們習慣了在贊許的目光下生活,習慣了用自我的犧牲而求得別人的滿意,并把這作為了生活的常態(tài)。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在不斷壓縮著自己,委屈著自己,將就著自己,唯獨不敢勇敢地做一回自己。人們悔恨自己一事無成的時候,都會說這樣一句話:“我當時勇敢一點就好了。”我們缺少的,常常不是轉變命運的機會和條件,而就是這不畏人言、縱身一躍的勇氣。從蘋果種子到蘋果樹,并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破土而出,扎深根系,從幼苗一點點變茁壯,并且經歷各種風雨。蘋果之所以努力,是因為它不想辜負自己身為蘋果的使命,它不會管梨樹的意見,也不會參考香蕉的想法,而我們總是因為害怕辜負別人而改變自己,直到最后發(fā)現(xiàn),討好了所有人,辜負的卻唯獨只有我們自己。
所以,只要順應自己的內心,即便孤注一擲也無妨。如果今天就敗下陣來輕易投降,未來那么遠,你又怎么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