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圖像/圖符修辭(1)

觀念的藝術與技術的藝術 作者:蔣原倫


如今在網絡交流和聊天中,圖像/圖符語言十分流行,不僅年輕人喜歡運用,中老年人,似乎也要學兩手。圖像/圖符語言好像是網絡交流的通行證、資格證,運用得好就證明自己在這方面有造詣。顯然,圖像/圖符表達不是因為表達者苦于不認字,而是為了追求某些效果:生動活潑的效果、時尚的效果或其他??本文將從修辭學角度來探索網絡圖像/圖符。

曲藝中有一個段子,說的是一位女子傳書給情郎,女子不識字,只能畫畫。她畫了兩只鴿子一只鴨子,又畫了兩只鴿子一只鴨子,接下來的畫面是一頭大象,大鼻子上卷著一把刀,砍死了一只鵝。此情書幾經輾轉,傳遞者多不解其意,據說正解是,哥哥呀哥哥呀,想煞我了(鴿鴿鴨,鴿鴿鴨,象殺鵝了)。圖像表達就像是密碼,只有那位情郎能解碼。

當然,以上是曲藝家編的段子,其實生活中還真有這類表達。據說高玉寶的入黨申請書也是一幅畫,畫面上有撲克上紅桃的圖案,有一只帶睫毛的眼睛,還有一個人在敲鐘,人們也許能想象鐘聲鐺鐺。黨支部書記雖然看不懂這份申請書,但高玉寶自己能解釋,這是“打心眼想加入共產黨”。畫一份入黨申請書,當時是不識字的無奈之舉,今天看來則充滿機趣,別具一格。

在文字沒有產生的漫漫歲月中,用圖像來指事狀物或表達思想觀念是難免的,也許可以說是必然的途徑,所以人類最初的文字是象形(或圖形)文字。中國如此,西方或世界各地均如此,依美國學者沃爾特·翁的說法,有“公元前3500年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埃及的象形文字(或許受到楔形文字的影響)、公元前1200年彌諾斯或邁錫尼的線性文字??公元前1500年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甲骨文、公元50年瑪雅人創(chuàng)造的象形文字和公元1400年阿茲特克人創(chuàng)造的象形文字?!雹?而在之前,加拿大學者伊尼斯就認為,西方人今天所用的拼音文字是“閃米特人借用了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保留了自己的語言,又在和埃及人接觸的過程中改進了文字。??他們改進了的文字把輔音從元音里分離出來。希臘人把這個字母表接過來,使之成為靈活的工具,以適應他們構詞靈活的口語傳統?!雹?即西方的拼音文字是由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結合,再到古希臘的字母表,由繁至簡地演進的。不過自從有了文字之后,再也沒有人費勁巴力來畫圖了。再說“畫虎不成反類犬”的事情是經常發(fā)生的,除非有特殊的約定,否則很有可能一邊是傳播者挖空心思費盡心機,而另一邊的接受者則滿懷疑惑,甚至茫然不知。

不必列舉文字表達的優(yōu)長之處,相對于圖像,它規(guī)范、簡明、容易掌握、少歧義。另外文字所表達的觀念的抽象性決定了它涵蓋的豐富性,否則“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要畫多少張紙?。?/p>

不過似乎沒有多少人研究過這類課題,因為文字是語言,圖像不是語言,盡管在人類源頭的史前史,圖像可能是語言,或者說它曾經就是語言,但是它早就被放逐了,人們不用圖像來表達觀念和思想。當然我們也可以假設,如果幾千年的文明史不是由文字來傳承,而是圖像表達的歷史,人們習慣于用圖像來表達思想觀念,則會是另一副景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