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民間世界與技術世界(2)

當代日常文化研究系列:技術世界中的民間文化 作者:(德)赫爾曼·鮑辛格


與此相比,對都市民俗學的實際研究真是少之又少。長期以來,利奧波德·施密特的《維也納民俗學概要》可能是這種方式的唯一完整的描述;最近,漢斯·科門達(Hans Commenda)出版了《多瑙河畔林茨市的民俗學》以及幾本文集,這并沒有緩解這個領域的理論要求與實際操作之間的不相稱局面。造成這種不相稱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研究都市民俗學的理論根基還十分薄弱??贪宓匾笙抻诙际芯鸵呀浭强梢傻牧耍凰鼪]有看到鄉(xiāng)村世界與都市世界之間幅員遼闊的過渡區(qū)域,這樣的過渡區(qū)域標志著從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的歷史發(fā)展,但也塑造著如今的大部分工業(yè)地區(qū)。

都市民俗學的呼聲背后,常常是把鄉(xiāng)村—都市的對立看作理想類型的對立。當都市民俗學者風情萬種地躍過中間地帶來到都市時,他們帶來的只有農民學的適用范疇;就此而言,他與那種想把民俗學限制在農民世界的人差不多。這在約瑟夫·克拉佩爾(Joseph Klapper)的文章《都市民俗學》里表現(xiàn)得十分清楚,這篇文章明確給都市民俗學賦予了這樣的任務:“都市里的人們應該讓這樣一種思想一再鮮活地進入意識,即血緣和地緣對保存民間習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流入都市就變成一種流失?!狈浅5湫偷氖?,在一定程度上說,克拉佩爾必須利用“民間”這個概念的多義性來拯救都市:對“德國民眾統(tǒng)一性”的意識把都市從“民眾異化的魔咒”下解救出來。所有這些無疑受時代的局限;但這畢竟是思想的一種引人注目的提升,民俗學長期以來曾對這種思想爛熟于心,而且今天也沒有完全超越它,許多業(yè)余人士首先也迷戀于它:它在這里涉及的根本不僅是單個學科的內部問題,而是要求完全普遍的回答或評價、判斷或預見的問題。

都市民俗學問題匯入了一個更普遍的問題。要想詳細探討都市民俗學問題,首先需要仔細研讀單個的專項研究。在這個實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在民俗學個別分支領域的歷史考察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在對早期時代進行詳細描述之后,這些研究常常不再把它們的研究對象追蹤到當代;不如說,這些研究常常在19世紀初期或中期就中斷了,或者把以前無拘無束的寬闊視野縮小到極少數(shù)“民間式”形式,例如,(民間戲劇研究中的)某種宗教圣職儀式劇或者(民歌研究中的)青年運動的歌曲。這種歷史描述和鄉(xiāng)村與都市的對立共同面對的關鍵問題,是民間世界與技術世界的關系。這種關系常常也被理解為對立關系。當鄉(xiāng)村與都市被嚴格區(qū)分開來時,當農民學的范疇被不加任何質疑就挪用到對都市的考察中時,當詳盡的歷史研究將最近一個世紀排除在外時,我們就可以說,這些研究明確的或默認的理論前提就是,民間世界與技術世界之間有無法逾越的對立。這里必須嘗試的是,全面消解這種理論觀點,審查這一前提背后的東西;這樣,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實的民間世界與技術世界的關系系統(tǒng),當然這里還不能完整地把它揭示出來。

首先需要破解的一種看法是,民間世界是非歷史性的,反之,技術世界則是高度歷史性的。民間世界的非歷史性論題在約瑟夫·丁寧格爾的《民間世界與歷史世界》一書中似乎得到了最明確的表達,書中寫道:“民間具有一種不同于歷史的基本規(guī)律。民間是永恒的延續(xù),是永恒的,在自然的年月中得以實現(xiàn),而最內在的東西卻不可改變,它從原初開始就是被塑造的和被預先規(guī)定的,沒有時間,卻在空間之中?!钡谙挛闹杏置鞔_強調說,“民俗學的各種現(xiàn)象有它們的歷史”,而且關鍵是民間世界與歷史世界的“接觸和富有成效的交鋒”。在丁寧格爾看來,民間和民間世界在其非歷史的延續(xù)中也是理念;延續(xù)的范疇總是神話式的。在丁寧格爾后來的著述中,民間生活和民間文化的歷史越來越明顯地受到重視。近年來,以檔案為扎實基礎的歷史研究均由民俗學者做出,這一事實表明,民間文化對時代潮流有特別強烈的依賴。假如我們不是把民間世界理解為沒有時間內容的、無處實現(xiàn)的理念,而是理解為“單純的民眾”實際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那么,民間世界就移入了歷史的領域??梢詳嘌缘闹皇?,與高雅文化的財富相比,民間文化財富延續(xù)的時間更長一些;甚至這種觀點也必須就個案來考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