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會有人在博客或個人主頁上將“羨慕就等于認輸”的態(tài)度表達出來。我想這句話的含義應該是:“我認可你所取得的一切,但這與我的人生方式格格不入,因此我并不羨慕你?!?/p>
你是你,我是我,這句話很好地體現(xiàn)了現(xiàn)在年輕人常有的裝酷性格。
唉,但仔細品味這句話,就能夠覺察到一種酸溜溜的情緒在里面。就像伊索寓言里“狐貍的酸葡萄”。
對別人的成就,全盤接受還是打個折扣
我們總說“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如果僅僅停留在自我合理化的安慰,這也并無壞處,但當這種安慰中夾雜著嫉妒的情緒就該另當別論了。想方設法貶損對方的成就,以此尋求自我安慰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倒不如將嫉妒當做一種有效的刺激手段,幫助自己健康成長。
對待比自己出色(或看起來更出色)的人大致可以分成兩種態(tài)度,一是嫉妒,二是羨慕。
而嫉妒和羨慕的差別就體現(xiàn)在你對對方所取得的成就,究竟是全盤接受呢,還是打個折扣再接受。
他干得不錯,不過是因為……對不起,你嫉妒了。
預先給成功的人扣上“人家是富二代”或“肯定背后使了某些不正當?shù)氖侄巍敝惖拿弊樱瑥亩鵁o法接受對方的成功時,我們稱之為嫉妒。當今社會流行的“自己不喝酒,嫉妒人臉紅”、“妒人有笑人無”之類的俗語都是表現(xiàn)嫉妒者心理的。
當然,社會大眾容易不平衡的原因,并非是本身有什么劣根性,而是近代社會的現(xiàn)代化過程中,有很多人靠某些不正當手段或僅僅憑借運氣輕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人們對于成功人士心服口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這種心理的產(chǎn)生也正是歷史和社會現(xiàn)實發(fā)展的產(chǎn)物。
無論社會的嫉妒心理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我都希望年輕人能夠自由駕馭這種嫉妒心理。
為什么要嫉妒?如果你僅僅將對方成功的原因歸結(jié)在運氣或不正當手段等無法控制的因素上,并詆毀對方的成就時,你就不會再自我反省或努力喚起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了。你不必經(jīng)歷不舒服的心理掙扎過程,內(nèi)心也許會舒服很多。不過你一旦省去了自我反省的過程,嫉妒帶來的刺激也不會對你有正面的效應。因此,“羨慕就等于認輸”這
句話,不過是在某一瞬間為你提供一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已。
當今世界競爭激烈,社會如同戰(zhàn)場,我們眼中看到的往往是成功的人們揮舞著勝利的旗幟,但卻忽略了世上并沒有常勝將軍。不斷的勝利也經(jīng)常會伴著一些不易察覺的失敗。
因此,問題的關(guān)鍵并不是要糾結(jié)于某一次是贏是輸,而是要明白通過這次經(jīng)驗,自己究竟成長了多少。如果你不愿承認對方的勝利,而是一味地嫉妒,那么你在下次的競爭當中也必將遭受失利的痛苦。
請用羨慕代替嫉妒
有段時間,我經(jīng)常聽到一個詞,叫做“失敗者”。如今,失敗者這個單詞似乎成了時代的禁語。如果指責他人是一個失敗者的話,恐怕任何人都會為此惱怒。但重要的是,當脆弱的劣等感被別人挑釁時,是否能將這種挑釁當做一種刺激,去促使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任何人都會有羞恥感。這種羞恥感可能源于長相、成長環(huán)境,或未能取得的成就等等。人們應對羞恥感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大部分的人都想努力掩藏,有些人則選擇忘記或否定,只有少數(shù)意志力堅強的人才會想方設法克服這種劣等感。
那么,你屬于哪類人呢?
同等環(huán)境下,重量輕的船會走得更快。但奇怪的是,船夫們經(jīng)常往船底放一些叫做“壓艙貨”的東西,這些壓艙貨可是有一定分量的。只有放置壓艙貨的船只才能在驚濤駭浪面前不亂搖晃,保持平穩(wěn)。
那么,如果我們將內(nèi)心的羞恥感當做人生的壓艙貨一樣,生活會怎樣呢?不要試圖掩藏或加以否定,而是堂堂正正地把它們當做成就自我的動力,生活又會怎樣呢?到那時,劣等感會在人生的風浪面前保護我們的。
請用羨慕代替嫉妒,承認對方取得的成就。即便別人的成功之路看似存在很多疑點,但請相信:過人之人必有過人之處。請你不要自我安慰,而是盡力尋找對方身上的可取之處,默默地向他們學習。
請盡情羨慕吧,那樣你才能贏在人生之路上。
看到別人的成就還不羨慕的話,你才是真的認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