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撕破臉的智慧

外企HRM手記:我只是不想將就著過 作者:趙暄


扶剛資歷好、能力強、脾氣差、人脈廣,威震公司。

我是跟他最久的人了,別的不是被嚇跑,就是被氣跑了。我心里知道,自己沒有別的本事,就是一個忍字。打碎了牙往肚里吞,絕不翻臉。熟了也不和他親近,一本正經(jīng)的謹慎。多年如一日。

扶剛背景深厚,從不喝酒,但是與各級領(lǐng)導(dǎo)、秘書關(guān)系特好,所以什么事都能擺平。人都知道他得罪不少人,要真說起來,他大手一揮說:管他呢。我在讀竹林七友的稽康時,會想起他。

在日企,規(guī)矩那叫一個多,因為著裝,我被他劈頭蓋臉地罵過多次,像他那樣頂尖級的文職,尖酸刻薄非常人所想,只能低頭聽著。出了門還不能發(fā)泄,輕舉妄動一定會被叫回去,抬頭一刀:“長脾氣了你!”好多人中龍鳳就是這樣被他憋死的。我不敢,我珍惜這個公司,珍惜上司,珍惜這個崗位。

制造部的那幫臺灣人,以彭進則為首,細致得真讓人抓狂,文縐縐的,寫個信件時不時地還來個:白科長大鑒;閑暇時還拉著小科長講講臺海局勢,講講當(dāng)年的兩大巨頭,我常常覺得窘,有一種不知道往哪里放臉的尷尬。扶部長不怕,舉重若輕,日語、英語流利,唬得臺灣人一愣愣的,在各派系之間游走得自由自在,有了他的庇護我也多少受些恩惠。

關(guān)于人力成本的事,制造部那邊沒有一個月不發(fā)難的,每次軟硬兼施,真的時時讓人有脫下鞋來敲桌子的沖動。我算是忍功超強的,忍到肝痛時,也和臺灣人吵。我不大嗓門,就是你來我往的郵件、刀光劍影的舌戰(zhàn)。聽說制造部和供應(yīng)鏈那幫人也吵,拍桌子、拉拉扯扯是常事。一邊是斯文的郵件,一邊是全武行,這種大跨度的反差,是我很喜歡的,經(jīng)常不動聲色地看他們吵,一邊做筆記,工作本上畫烏龜,那邊罵到精彩處,還會記下來,旁邊寫上“此處絕妙”。

終于有一天,制造部整個地否決了人力部的人力供應(yīng)計劃,要求我們在兩個月時間供應(yīng)一千人,沖完任務(wù)再遣散。至于訓(xùn)練費用,那是你們?nèi)肆Σ康氖隆4蠹叶济靼?,就是前期在人力費用、用人、晉升方面的摩擦,制造部借題發(fā)揮。左右協(xié)調(diào)不能,扶部長出馬更不買賬。生產(chǎn)任務(wù)壓起來,誰都靠邊站。扶剛一反常態(tài),在月度會議上與彭進則大吵一通,差點動上了手。扶剛說制造部工時使用有問題,完全可以質(zhì)疑管理者的專業(yè)水平。彭進則說扶剛有失人資儀態(tài),職業(yè)操守讓人不能相信。扶剛冷笑一聲:“您所謂的儀態(tài)是喝高了,倒在車間里嗎?”

彭進則一聽,知道扶剛拿了自己和周燕子喝酒的丑事說,氣得直蹦,遂高聲說:“扶剛,別以為你那點丑事沒人知道。你是怎么從國有企業(yè)到這里來的,你在日本做研修的時候,怎么在日本人手里討飯的,還記得嗎?”

扶剛站起來,一伸手就把彭進則揪起來,說:“老子在京都做研修的時候,你在哪里?要翻舊賬,只怕十個你都不夠比?!?/p>

一群人沖上去,拉的拉,扯的扯,把他倆分開。吉田氣得夠嗆,拂袖而去。我對自己老大的本事,深有信心,放下筆記本,從后排擠到扶剛身邊,隨時準(zhǔn)備給他鼓氣。翻譯也走了,日本人傻了,只知兩人要打起來,卻不知道站在哪一邊好。臺灣人分為兩派,積極地從事拉架工作。會議室鬧得像日本議會,真開眼界啊。

沒幾天,全公司包括日本方面,都知道了兩個重要的大佬打了一架。輿論一邊倒地認為扶剛瘋了,至少彭進則在官階上還是高半級的。再說公司所謂的年度檢討會議就要開始了。每年的檢討會議,比我見過的任何靈魂剖析都直白,就是互相揭發(fā),中槍的差不多得剖腹謝罪,不死都要掉層皮。所以說,日本人活得累呢,委婉起來九曲十八彎,直白起來一刀捅死,中國人在這里混久了,都學(xué)乖了。平時里不拉仇恨,不能積深怨,大家克己復(fù)禮,才能基本保證開會不中刀。在檢討會前開打,不找死么?

東京派人來了,專門請了扶部長、彭進則去會議室談話。三個人互相點頭哈腰了好一陣子,才肯坐下來談。談話用的是日語,我就算是裝個竊聽器也沒多少用。日本人對于扶剛這種人,也欣賞得很,大概是想緩和一下他與彭進則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來判定責(zé)任的。扶剛一口咬定是因工作摩擦導(dǎo)致私人沖突,不能妥協(xié)。彭進則更加激動,把會議上說過的話,又說了一遍給日本人聽??隙ㄊ菬o法妥協(xié)的了。

日本人回東京之后,又經(jīng)過幾天的考慮,居然特別通知他倆不用參加檢討會了,單獨反省。而且,鑒于當(dāng)時復(fù)雜的形勢,凡是針對扶剛和彭進則的意見都不被委員會采信。因為日方認為凡是帶有私怨的意見都是不公正的。即使檢討了,也不能對實際工作產(chǎn)生有效的改進意見。

其實日本人是最害怕單挑的,吉田好久都不露面了。見了他們也絕口不提他倆打架的事。大概是有什么人給他出主意,要兩人寫一篇深刻檢查,保證以后精誠合作,吉田也就默許了,估計他自己都不會信,寫一篇文章就把恩怨了了。反正寫稿是扶剛特長,趴電腦前笑嘻嘻地敲了半小時就算完事。

我能感覺到扶剛的得意,想去討教。扶剛搖頭晃腦地不肯說,抱著煙灰缸抽煙。我擔(dān)心地說:“萬一,制造部那邊說因為人手不夠,導(dǎo)致生產(chǎn)任務(wù)完不成。我們怎么都摘不干凈了?!薄罢桓蓛艟退浩颇槅h。看誰敢站隊。”扶剛說得輕巧,煙霧里愁眉不展。這一關(guān)算是過了,誰也沒撈著好。但是最重要的一關(guān)就這樣鬧劇中過了,日本人也沒來得及對誰下手,或者大家都還沒想好,要不要利用這場鬧劇。

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生產(chǎn)、研發(fā)、銷售都是。所以無論哪個工作做不好,都可以說是人的問題。質(zhì)和量都可以是借口,沒有扶剛這一身刺,早被人扎成草垛子。活著才是硬道理。這一回沒死,一下回還不知道。我知道是老大罩著自己,換了別的頭,大可以把我扔出去了事,判個工作不力的罪名,降級調(diào)部門,掃地出門都有可能,畢竟高層友誼來之不易,犧牲幾個小人物也是值得的。我越來越明白LESSIS MORE的道理,有時候,不給比給更難得。

在竭盡全力溝通未果的情況下,將矛盾表面化、激化不見得全然不對。每個職場老手幾十年的生涯中,都有與人撕破臉的經(jīng)歷。結(jié)果不盡相同。

撕破臉有幾個原則:

一、為公不為私。起因必須圍繞公事,而不能為個人私怨,過程中不能涉及他人人格和隱私。

二、形式不得過激。大嗓門、拍桌子很常見,但是動刀動槍就太過了。

三、及時閉嘴。發(fā)泄過之后,馬上恢復(fù)常態(tài),不能像怨婦似的念念不休。最好還能更輕松一點。

四、主動掃尾。事件發(fā)生之后,盡快投入工作,檢討、道歉、總結(jié)一步都不能落于人后。

這個時候不能恢復(fù)常態(tài),居然還趁機休個年假,以示自己受傷過重,都是情商過低的表現(xiàn),兩軍對陣首先失去主動,背后被人說輸不起或者矯情,那就一敗涂地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