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日軍的記憶(4)

南京大屠殺全紀(jì)實 作者:何建明


野戰(zhàn)炮對著曾被認(rèn)為堅不可摧的中華門,不斷從城墻下方向上方集中開炮,不久,垂直的城墻開始變形,人可以爬得上去了。

在轟炸機對中華門及城墻上的迫擊炮和機關(guān)槍進行了波浪式攻擊之后,手拿輕機槍和步槍的三人組成的敢死隊沖上前去,在變形的城墻上掛上繩梯,在我們的掩護射擊和敵人的攻擊下爬了上去。其后,在猛烈的槍聲中,約有40名步兵跟著上去了;敵人的反擊好像仍在持續(xù)。

過了一段時間,日章旗在中華門上高高飄揚起來。這是13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

那一瞬間,所有人都舉手高呼:“萬歲!萬歲!”都大叫:“太好了!太好了!”感動的同時我在想,能夠平安無事地到這一步真是太好了。我們把“首先攻陷南京”作為口號。

敢死隊爬上城墻后足足過了兩三個小時,中華門的城門終于被打開了。隨著小隊長一聲“入城”的命令,我們走向城門,然后進入了城內(nèi)。城內(nèi)堆滿了長10米、寬4米左右的沙袋。民房被無情地破壞或者正在燃燒。到處都留有明顯的轟炸和炮擊的痕跡,空中彌漫著硝煙的味道。

另外,到處都被血染得鮮紅,地上散落著被炸掉頭或者內(nèi)臟外露的尸體,以及粉身碎骨的肉塊,令人目不忍睹。

城內(nèi)除了紅十字難民區(qū),已經(jīng)看不到一個游擊隊或者殘兵敗將模樣的人了。

現(xiàn)在南京城已經(jīng)真正落入了日軍之手。

我們在市內(nèi)反復(fù)進行掃蕩,但幾乎沒有遇到抵抗。那天晚上,即13日晚,在城內(nèi)的一角進行警備。

到了第二天,我們通過城內(nèi),向揚子江岸邊進發(fā)。我們從那個炮臺遠(yuǎn)望下方的揚子江,可以看到無數(shù)的木棒狀的東西在流動。

我們下了獅子山,向著揚子江岸邊走去。途中看到中國士兵的尸體倒在地上,有些沒有頭,還有些只有上半身,向人們訴說著攻擊的恐怖。

揚子江岸邊和普通的碼頭一樣,是船出發(fā)和到達(dá)的地方。但站在那里看揚子江水的時候,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幅令人難以相信的情景。

在2 000米,不,可能更寬闊的江面上,漂滿了無數(shù)的尸體。放眼望去,除了尸體,看不到別的東西。岸上有,江里也有,那不是士兵的尸體,而是普通百姓的尸體。大人、孩子、男男女女,就像漂浮在江上的木筏一樣慢慢地流淌著。把目光移到上游,后面還跟著尸體堆成的山。我覺得好像后面跟著的尸體是無窮無盡的。

少算點也有5萬人以上,而且?guī)缀醵际瞧胀ò傩盏氖w,揚子江真正化成了“尸體之河”。

關(guān)于這件事我聽說了如下情況。

前一天,從南京城撤退的多達(dá)幾萬人的中國軍隊和難民在前方8公里處的揚子江流域的下關(guān)港擠上可容納50人左右的渡船,想逃往對岸。

在進攻南京戰(zhàn)斗最激烈的時候,海軍帶著大炮、機關(guān)槍沿?fù)P子江逆流而上,準(zhǔn)備伏擊撤退的軍隊和難民的船只,在他們的渡船到達(dá)對岸之前,所有的槍炮一齊開始射擊。隨著轟鳴聲,炮彈和子彈像雨點一樣射出。船被直接命中,炸得粉碎,所有的船都被擊沉了。

我在聽說這些事的時候心里想:“為什么連無關(guān)的人都……”后來我想,可能這就是被稱為“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情況吧。

日海軍新兵三谷翔當(dāng)年在艦艇上見證并參與了13日的大屠殺——

當(dāng)時我18歲,參加了日本海軍,是艦上年齡最小的一名新兵。我所在的艦艇是當(dāng)時被稱為日本海軍最新銳的驅(qū)逐艦“海風(fēng)”,它屬于第24驅(qū)逐艦隊。

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的消息傳到了艦上。那天早上,開始大家都有點緊張感。我們停泊在南京對岸的浦口一帶,一邊等待命令,一邊與南京岸邊的炮臺進行了炮戰(zhàn)。那時,因為日本海軍的艦炮射擊非常精確并具有極大的威力,所以沒花多少時間岸上的炮臺就被摧毀了。

后來炮戰(zhàn)及其他進攻結(jié)束了,我們看到江上從上游漂來幾個竹筏,上面整整齊齊地堆著看上去像是中國人的尸體,尸體有一米半至二米高左右,堆得非常整齊,就像畫出來的幾何長方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