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日軍的記憶(5)

南京大屠殺全紀實 作者:何建明


大家都覺得非常奇怪,生怕是偽裝物,里面藏著什么東西,所以甲板上的約20人都舉起槍朝著竹筏拼命胡亂射擊。也就是說根本不特別瞄準,而是大概朝著目標(biāo)用手支撐夾在腰中射擊。

我們拼命地射擊,但竹筏上沒有一點反應(yīng)。4個竹筏就這樣漂了過去……后來才知道,那上面盡是中國人。

作為中國人,筆者相信每一個讀者看到此處,都會對日本侵略者當(dāng)年在南京犯下的如此暴行而感到悲憤。從上面的這些日軍官兵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無論是日軍在進攻南京成功后“三呼萬歲”的“激動心情”,還是在江邊或者其他地方任意殘殺中國俘虜及百姓時所流露出的“欣賞感”或是“罪孽感”,都鐵證如山地證明了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

我們再來看看最有說服力的“大日本帝國將軍”們的記述吧。這是日第16師團師團長、中島今朝吾中將的1937年12月13日這一天的日記中所記載的內(nèi)容:

12月13日 天氣晴朗

清晨,步兵第30聯(lián)隊的將校偵察隊[日軍以將校(少尉以上)為領(lǐng)隊,并帶上必要的士卒以偵察敵情和地形等的部隊]進入中山門,沒有發(fā)現(xiàn)敵軍的蹤影,得知至此南京已全部被占領(lǐng)。

……

二十一、 基本上不實行俘虜政策,決定采取全部徹底消滅的方針。

但由于是以1 000人、5 000人、10 000計的群體,連武裝都不能及時解除。不過他們已完全喪失了斗志,只是一群群地走來,他們現(xiàn)在對我軍是安全的。雖然安全,但一旦發(fā)生騷亂,將難以處理。為此,增派部隊乘坐卡車負責(zé)監(jiān)視和引導(dǎo)。

13日傍晚,需要大批出動卡車,但由于戰(zhàn)斗剛剛結(jié)束,計劃很難迅速執(zhí)行。因為當(dāng)初從未設(shè)想過將采取這一措施,參謀部忙得不可開交。

二十二、 事后得知,僅佐佐木部隊就處理掉約15000人;守備太平門的一名中隊長處理了約1300人。在仙鶴門附近集結(jié)的約有七八千人。此外,還有人不斷地前來投降。

二十三、 處理上述七八千人,需要有一個大壕,但很難找到。預(yù)定將其分成一兩百人的小隊,領(lǐng)到適當(dāng)?shù)牡胤郊右蕴幚怼?/p>

二十四、 這些敗兵的處理,大多由第16師團負責(zé),因此,師團無暇顧及入城或宿營等,只是一味地東奔西走。

二十五、 在掃蕩敵殘兵的同時,還要尋找和處理危險的地雷,還必須收集被丟棄的武器彈藥,其數(shù)量似乎也相當(dāng)大。

處理上述問題,今后可能還需要數(shù)天時間。

看一看日軍中島今朝吾中將的這份“陣中日記”,里面所述的關(guān)于“處理”(槍殺)我中國守城俘虜?shù)氖聦嵲偾宄贿^了。這是無法抹去的歷史,當(dāng)時的情景也只有這些當(dāng)事人最最清楚。中島提到的負責(zé)“處理”中國俘虜?shù)淖糇裟静筷?,其實就是大劊子手、日?6師團第30旅團旅團長佐佐木到一少將,此人也是南京大屠殺的主犯之一。

說來有些讓中國人不敢相信的是:佐佐木到一與南京大屠殺日軍最大罪魁禍首松井石根一樣,都是“中國通”,并且都與中國民國革命有著“深厚友誼”及種種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我們前面說過,松井石根不僅是蔣介石的“恩師”,而且還是孫中山革命主義的積極支持者。

這個佐佐木也是年輕時就對中國革命充滿同情與向往的“熱血青年”,1911年軍校畢業(yè)后就踏上了中國大地,后來成了孫中山在廣州領(lǐng)導(dǎo)大革命的軍事顧問,唯一一位可以在孫中山的大本營里一揮“出入證”隨便進出的外國軍事專家。也就在給孫中山當(dāng)軍事顧問時,佐佐木認識了當(dāng)時在參謀處任處長的蔣介石。據(jù)佐佐木自己講,孫中山的“中山裝”是他佐佐木應(yīng)孫中山之邀而在一家日式西服店里特為國民黨員們設(shè)計的。

松井石根是個很瘦小的干老頭——他指揮淞滬戰(zhàn)役和進攻南京時已經(jīng)59歲,所以日本軍隊里的少壯派們暗地里都稱他是“干老頭”。別看“干老頭”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卻還是個喜歡舞文弄墨的假秀才,在他侵華的日子里,每每取得一個“決定性”勝利時,都要賦詩作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