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日軍的記憶(6)

南京大屠殺全紀(jì)實 作者:何建明


比如在進攻南京途中取得太湖一線“勝利”之后,他便作了兩首七律詩:

一首叫《湖東戰(zhàn)局后》:

梟敵運生日漸窮,旌旗高耀湖東空。休論世俗糊涂策,不拔南京皇道倥。

另一首叫《語拜受即吟》:

湖東戰(zhàn)局日漸收,圣慮昭昭人未酬。遙望妖氣西又北,何時皇道洽亞洲。

佐佐木雖不像老松井那樣瘦巴巴的,而是個看上去滿臉橫肉、殺氣騰騰的標(biāo)準(zhǔn)型軍人,可他平時也十分喜歡舞文弄墨,不僅寫日記,還同樣喜歡賦詞吟詩,筆調(diào)頗有些細膩之處??上КF(xiàn)在的日本人對這位進攻南京的“大功臣”有些微言,因為佐佐木當(dāng)時用了太多細膩的文筆,將南京大屠殺的史實記得一清二楚,且格外詳盡和“富有感情”。我們來讀一讀佐佐木記錄1937年12月13日占領(lǐng)南京第一天的情形與心境:12月13 日:

……

上午8時,近處槍聲大作,把我從夢中驚醒。通信員、運輸隊員和勤務(wù)兵都拿著槍噼里啪啦地射擊。

“怎么啦?”我奔出屋子問道。

“剛剛才將他們擊退。從紫金山上黑壓壓地下來一大群敵軍?!?/p>

“是敗兵嗎?”

“正在搜尋時,突然就從上面攻下來了。一群一群地沖下來,每次都足有五六百人。”

“繳他們的槍了嗎?”

“哪有工夫讓他們投降啊,全殺了。”

敵軍還在不斷地從紫金山上向下沖,一群又一群,鋪天蓋地,滿眼是敵軍。他們都是駐守在紫金山頂?shù)慕虒?dǎo)師的士兵。他們試圖從我支隊的縫隙間殺開一條血路,進行反攻,突圍出去。

由于敵軍想與其困在屋里無休止地抵抗,不如盡快換上便衣逃走。因此,那些三三兩兩來投降的敵軍都將武器扔進水塘里,或扔進房子里放火燒掉了。他們這點做得很徹底。這支部隊是蔣介石最驍勇的嫡系部隊,因此,也是頑強戰(zhàn)斗到底的最英勇的部隊。

……另外,駐守在后方衛(wèi)生所附近的騎兵團,黑暗中遭到敵軍襲擊。敵軍沖進院內(nèi),使他們損失人員二百余名,馬六十余匹,他們當(dāng)時是慌作一團。該騎兵團其后又不斷要求重炮增援,根本無暇考慮自己是否有自衛(wèi)能力。而我們的部隊拉開的戰(zhàn)線長達數(shù)里,還要不斷與兩側(cè)蜂擁而至的敵軍進行激戰(zhàn)……

其后接連不斷地有俘虜前來投降,其數(shù)量高達數(shù)千人。情緒亢奮的士兵絲毫不理睬上級軍官的勸阻,將俘虜一個個地殺死。回想到許多戰(zhàn)友流的血和十天來的艱難困苦,別說士兵了,我自己也想說“全都干掉吧”。

目前,白米早就一粒不剩了。盡管城里能找到,可我軍不可能還攜帶著給俘虜吃的糧食。

我們登上和平門,高呼三聲“大元帥萬歲”。今天的天氣十分晴朗。金陵城墻頭到處飄揚著日章旗??粗@一切,禁不住眼角發(fā)熱。(今晚可以睡個好覺了。)

這一天佐佐木太激動了,他后來實在興奮得睡不著,因為南京曾經(jīng)是他十年前“戰(zhàn)斗過”的地方,與孫中山、蔣介石等中國國民黨人士“生死朝夕干革命”的往事歷歷在目,讓佐佐木不由得再度拿起筆,寫了一首題為《進攻南京之歌》的邪詩:

綿延無盡的護城河啊,

七日十日這些日子,

渡啊,渡啊,不斷地渡過護城河。

于心不忍啊,

草叢下鋪滿尸體,

河水中浸泡著尸體。

悠悠四千年,

千古流淌的長江啊,

江畔是不斷行進的馬隊。

聳立在天邊的紫金山啊,

明孝陵就在它腳下,

誰不感慨國家興亡。夜將過,黎明將至,

旭日沐浴著金陵,

城頭高高地飄揚著旭日旗。

那遙遠的東方之海,

是旭日升起的地方,

萬歲聲響徹云霄。

詩寫完,佐佐木覺得仍然不解心頭的“萬千感慨”,便繼續(xù)寫道:

我敢肯定,站在南京城頭最有感慨的人,莫過于我了。這不僅僅是因為我曾在這兒長住過兩年半,南京是我曾經(jīng)熟悉的地方。也不是因為八年前我離開時,南京城郭內(nèi)還有三分之二的農(nóng)田,并可以獵到山雞和野兔,而如今已面貌一新,建設(shè)成了令人吃驚的、蔚為壯觀的現(xiàn)代化城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