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朝的教訓(1)

雍正反腐啟示錄 作者:烽火無煙


歷史學家吳晗曾說:“一部二十四史充滿了貪污的故事?!睔v史學家王亞南也說:“歷史家昌言中國一部二十四史是相砍史,但從另一個視野去看,實又是一部貪污史?!钡拇_,翻開二十四史,貪污腐敗的故事幾乎無處不有,歷朝歷代似乎都難以逃脫這一怪圈。

翻開史書,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對貪腐的記載。《左傳·昭公十四年》引《夏書》曰“貪以敗官為墨”,這也是“貪墨”一詞的出處??梢?,貪腐問題是和歷史相始終的,自從歷史有了私有制,有了“家天下”,貪腐就成了歷史的毒瘤,直至今日。

有腐敗,就會有反腐敗。腐敗是社會的毒瘤,統(tǒng)治者必須用手術刀切除這顆毒瘤,才能保障社會秩序的健康有序。因此,從貪腐的角度而言,中國幾千年的政治歷史,就是一部腐敗和反腐敗相互斗爭的歷史。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碧铺谶@句名言,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一個王朝最初建立時,其開國之君往往因為經(jīng)歷過天下大變,對社會的頑疾、百姓的疾苦有切膚的感受,因此,當新王朝建立初始,開國者往往在整飭吏治、反腐倡廉上狠下功夫,當然,這也是從前朝吸取的歷史教訓。

雍正作為清朝入關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立場是站在清朝統(tǒng)治階層利益上的,他要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就必須保持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而要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就必須割除貪腐的毒瘤。我們都知道,清朝是在明末的廢墟之上建立起來的,而明朝的滅亡和官員貪腐有著密切聯(lián)系。因此,無論是維護統(tǒng)治方面,還是吸取前朝教訓,雍正反腐,都是勢在必行的。

我們知道,清軍在入關之前,政治制度上還留有奴隸制度的殘存,當清軍征服整個中國之后,為了更快地建立統(tǒng)治體系,其很多的政治制度都沿襲了明朝的,這就是所謂的“清承明制”,因此,但凡研究清朝的歷史,都必須先研究明史。

如前文所述,明朝的滅亡與官員的貪腐有著密切聯(lián)系,所以清朝的貪腐問題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實從根源上說,封建社會中所有朝代的貪腐問題都源于權力的不受節(jié)制,只是到了明清時期,皇權進一步加強,這個問題更加嚴重而已。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建立大明朝。此時的朱元璋為了盡快穩(wěn)定大局,留用了一大批前朝官員,但我們知道,元朝向來奉行“以吏治國”的國策,這造成了官場上長期賣官鬻爵、貪污成風的現(xiàn)象,如今朱元璋把他們留下來,他們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魚肉百姓的惡習,必然延續(xù)了下來。而且,那些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一下子從平民變成了王侯公卿,前所未有的榮華富貴使他們出現(xiàn)了腐化墮落、居功自傲、驕奢淫逸現(xiàn)象,這種種原因使得大明朝開國不久,便在財政、稅收、賦役等領域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腐敗重災區(qū)。

而朱元璋起于草莽,從小就飽嘗生活的艱苦和辛酸,可以說,他深受元末官場貪腐之害,因而他也對腐敗有著切骨之恨。朱元璋曾親口說過:“昔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間疾苦,視之漠然,心實怒之。如今要嚴立法禁,但遇官吏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保ㄒ浴睹魈鎸嶄洝罚┱怯捎谝陨蠋c原因,明朝建立不久,朱元璋就開始推行“嚴猛治國”的國策,并先后查辦了三起貪腐大案,這些都是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國的重要表現(xiàn)。這三件貪腐大案分別是空印案、郭桓案、駙馬歐陽倫案。其中的空印案、郭桓案,再加上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在歷史上又被合稱為“明初四大案”。很多人都對這四起大案耳熟能詳,因此,我們這里只簡單對駙馬歐陽倫案做一下簡單介紹。

朱元璋共有16個女兒,其中最受朱元璋喜愛的要數(shù)安慶公主,而安慶公主的駙馬正是歐陽倫。歐陽倫進士出身,一表人才,深得朱元璋的歡心。

可就是這樣一個深受皇帝恩寵的駙馬,最終卻被朱元璋下令賜死,怪只怪他不識時務,撞在了朱元璋懲貪的槍口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