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想借《小偷回憶錄》出版之機對小偷的改造提幾點建議。
在“把看守所的牌子掛到區(qū)政府去”一節(jié)中的吳XX說:“監(jiān)獄能把人改造好?這是騙人的。一個普通的人進監(jiān)獄,學不到好東西,可能學到壞東西?!逼渌恍┬⊥狄灿蓄愃频谋磉_。這種現(xiàn)象應當引起我們監(jiān)獄改造工作者的關注。我們傳統(tǒng)的罪犯改造仍然停留在勞動改造上,即將勞動做為懲罰性的手段或工具。但從犯罪心理研究的視角看問題,我們認為偷竊行為的改造應更多地以心理改造做為犯罪改造出發(fā)的基點。
首先要對偷竊者的心理進行心理測試及評估。主要關注:
1.評定偷竊者是否情緒因素,精神病性癥狀或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導致偷竊行為。
2.排除由學習障礙或智能缺陷而導致偷竊者判斷能力削弱而導致偷竊行為發(fā)生。
3.評估偷竊者物質濫用情況。
4.收集偷竊行為詳細的既往史,包括發(fā)生年齡、頻率、偷竊物品的價值及導致偷竊行為的系列事件,以利于評估偷竊者違法行為的原因。
其次,建議在對偷竊行為改造過程中的可應用的策略。
1、將所有偷來的物品返還給失主。安排偷竊者向受害者提供口頭或書面道歉。
2、安排偷竊者參加家庭勞動,以賠償所偷物品。
3、看護者對偷竊式破門而入行為設立明確書面的規(guī)則及懲處措施,告知偷竊者,并讓其復述這些規(guī)劃及措施,以顯示對看護者期望的理解。
4、看護者幫助偷竊者提供有效的自我控制技術。
5、看護者、監(jiān)管者、偷竊者共同制定承諾書,明確規(guī)定行為界限,要求偷竊者在承諾書上簽名,并張貼在家中顯眼之處。
6、教會偷竊者自我控制籌略,幫助其抵制實施偷竊行為的沖動。
7、對偷竊者的偷竊行為,指出這行為對自己及他人的影響。
8、幫助偷竊者認識到自己的偷竊行為對受害者的不良影響,并要求其列出10種對他人的不良影響。
9、探討偷竊者偷竊的個人邏輯性的或非理性的想法,幫助其認識到偷竊行為對自己的不良影響。
10、教育偷竊者,尊重他人及他人財產(chǎn)是建立彼此信任與尊重的人際關系的基礎。
11、面質偷竊者將自己的偷竊行為合理化,偷竊行為尋找借口,以及不愿為認錯行為承擔責任的言論。
12、鼓勵看護者對偷竊者積極的行為或負責任行為常給予以贊揚及正性強化。
13、看護者每天花一些時間(至少15分鐘)與偷竊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其討論自己的憂慮,困惑,問題,與其分享每天的活動。
14、探討偷竊者對權利感、財富及地位的癡迷導致偷竊者對權利,對物質利益或地位過分看重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