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土·人間成都(2)

燈下塵 作者:七堇年


2

十五歲到十八歲的時候在這里讀書,猶如牢獄,教室窗外永遠是灰得叫人沮喪的天空,看不見太陽,即便晴朗也不會有藍天,頭頂上只有一片空洞的亮白,令人迷茫得好像連未來也看不見了。那些日子每一天都過得一模一樣,不一樣的似乎只有筆下的試題變幻無窮。但回頭來看,時間輕易便將所有的不快洗去,留下的是在那幾年里遇到的最難得的朋友,走上的幸運之路。

那些破事兒永遠都是可笑和難忘的,高三三診考試之后,和朋友們背著書包就去玉林小區(qū)的小酒館,喝完一杯加了牛奶的啤酒;偶爾周末返城借住在同學(xué)家里,徹夜看影碟,聽CD,翻漫畫。在操場上和隔壁班打籃球賽,冬天陰冷,手指總是紅腫起來。那時候我還那么癡迷電影,每到周末就寫紙條讓朋友去玉林小區(qū)的碟子店淘電影。死黨周末返校從家里帶來的麻辣兔頭一定會在周日當(dāng)晚就被室友一搶而空,卻專門為我留上兩三個。

俱往矣。

而今開始了在這座城市的上班族生活,赫然發(fā)現(xiàn)四處都在搞拆遷,建高樓,挖地鐵,道路隨之改道的改道,封閉的封閉,禁左轉(zhuǎn)禁右轉(zhuǎn)禁直行的標(biāo)志布滿每個路口,加上無數(shù)固定或不固定的單行道,開車時真是叫人抓狂,朋友都調(diào)侃“成都,一座不能左轉(zhuǎn)的城市”。但觀音閣后街的葉抄手還是那么銷魂,西安北路的翹腳牛肉還是那么絕,曹家巷的“最牛蒼蠅館子”還是那么人滿為患,春陽水餃有分量江河日下價格蒸蒸日上的趨勢,但味道還是算得上獨此一家【注釋】。所以整座城市再怎么堵車,各路食客依然前仆后繼。每到周末,尋歡作樂的成都人便蠢蠢欲動,各處餐館無不人滿為患。就連平時一到深夜,城市各個角落都會支起無數(shù)燒烤地邊攤。猶記得新城市廣場那個繁忙的鬧市路口,一到深夜,都會被燒烤攤占據(jù),攤子足足快要鋪到馬路中央。如果是夏天,便吃燒烤配冰啤酒,謂之冷啖杯;冬天,就來煮啤酒,由醪糟枸杞配啤酒煮成,相當(dāng)巴適。

【注釋】此文為舊文,這些館子有的換了地方,有的換了廚師。

所以,不管怎么罵它陰天太多,車子太堵,你和你的胃永遠都離不開它。帶著一個成都的胃去外地是痛苦的,因為再好的館子都讓你食不下咽,你嘗一口,就覺得成都隨便一個蒼蠅館子的廚師手藝都會比它好。這就是我在歐洲時如此思鄉(xiāng)的緣故。我無法理解為什么僅憑沙拉、披薩、意大利面、炸薯條、面包、三明治、烤(炸)雞、牛排,就足以支撐整個西半球的胃們長達千百年。數(shù)十億人就吃這幾樣?xùn)|西千百年……叫人情何以堪?

但在吃喝玩樂上如此艱苦樸素也許就是他們比我們發(fā)達的緣故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