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起了茅盾先生4

文壇記憶 作者:周明


除了參加一些必要的重要會議的活動,近幾年來,茅盾先生主要是集中精力撰寫他的長篇回憶錄。這對一位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的老人來說,是非常艱巨、繁重的任務。況且他一向的治學態(tài)度是認真、嚴謹,一絲不茍。我在讀了他陸續(xù)發(fā)表在《新文學史料》上的回憶錄后,對于他的強大的記憶力十分吃驚!我想,一位80多歲的老人了,怎么會有那么好的記憶力,仿佛往事歷歷在目,有條不紊。為此我曾經(jīng)問過沈老:幾十年前的事您怎么能夠記得那么清楚呢?他慈祥地微笑說:你還年紀輕,體會不到。人老了,愈是過去的事愈記得清楚;愈近的事,昨天的、前天的或許一時未必記得起來。當然,還是要依靠查資料呢。韋韜、小曼,還有上海、北京許多朋友幫了我不少忙啊。

其實,這幾年,沈老的身體情況是越來越差、精力不濟,然而工作卻是不斷加重,他長期患有老年性氣管炎和肺氣腫,還有腸胃功能衰退,不能吸收營養(yǎng)。一日三餐吃的都是面條,食量也少得可憐。另外,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只有零點三??伤麨榱俗ゾo有限的時間,奮力完成回憶錄,只要不病倒,幾乎是每天堅持伏案寫作,有時上午7點寫到9點或10點鐘,有時是下午3點寫到5點左右,總之,每天總要寫那么兩三個鐘頭。還要翻閱資料。由于他的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使他養(yǎng)成一種習慣,一切經(jīng)過思考,一切自己動手。他寫東西往往構思的時間較長,想好了才動筆,沒想好,絕不輕易落筆。近年來他因為身體狀況不佳,常常是只能寫上十分鐘或半個小時就必須停下,躺在床上休息一段時間。然而躺在床上他也仍然在構思。有時臥病在床,稍好些也堅持寫作。

本來,由于他的視力減退,左眼又失明了,曾有同志勸他是否口述,旁人幫助記錄整理,他拒絕了。我也是,有幾次,我們約請他寫文章,交稿時間又太緊迫,就好意地說:沈老,您說,我們幫助您記錄整理吧。他搖搖頭,說:文章怎么能別人代筆呢?幾十年習慣了,寫文章,總得自己寫呀。有一次,我約他寫一篇東西,時間較緊,他答應想想,第二天寫。我實在不忍心,第二天又去了,還是想說服他允許為他記錄整理。我一走進他的書房,只見他用放大鏡照著鋪在桌面上的稿紙,寫一行,照一行,然后再接下去。我的心猛然一抽搐,難受極了。我?guī)缀趿飨卵蹨I。啊,他是如此艱難地工作啊!

就這樣,他每天除了頑強地堅持寫作回憶錄之外,還要接待國內(nèi)外的采訪者,還要為其他一些報刊寫些臨時性的文章,還要應約題字、寫序,接見記者的訪問,等等,除非是體力不支,一般他總是盡力而為。近年來,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許多地方的刊物名字和報紙副刊名字是茅盾先生秀麗的手書,甚至有些極為偏僻的縣城的小報也是他的題字。這并不奇怪,茅盾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可以說是一位當代最了不起的大文豪、一代大師了,但他的為人卻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而且是平等待人!——因此他無論地區(qū)遠近、刊物大小,大凡是有求必應——對于一個大人物來說,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他的這種品德和情操,是多么值得我們仿效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