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心情沉重,兩眼濕潤,說:“徐團長是個能打仗的團長,不但能打,也能帶兵,也做過政治工作,是一個文武雙全好團長。可惜呀!太年輕了!他是我們挺進蘇北后犧牲的第一個團長?!彼艘幌卵劬?,看到團政委羅維道仍在失聲痛哭,立即嚴肅地說:“哭什么!要趕緊處理好后事,我們要為徐緒奎同志報仇!”回過頭又對王必成說:“一、找副好點的棺材給徐團長;二、對徐團長的犧牲要暫時保密;三是要穩(wěn)定部隊,準備打大仗!”又指著警衛(wèi)員金山說:“金山,你是警衛(wèi)員,你要高高興興地照樣牽著團長的馬行軍打仗,要讓大家知道團長沒有犧牲?!?/p>
此戰(zhàn)付出了較大代價,殲滅了頑軍兩個團,應該說這是一個勝仗。但陳毅不高興,說是打早了,不然可以全殲。
為了繼續(xù)爭取薛承宗,陳毅指示將被俘官兵釋放,曉以大義,發(fā)還全部人槍,并給薛承宗一封親筆信,希望薛承宗以大局為重,與新四軍合作抗戰(zhàn)。9日,指揮部移往嚴徐莊,隨即準備攻打姜堰。
姜堰是運鹽河上的重鎮(zhèn),是周圍有名的糧、棉、鹽、油主要進出地。駐守姜堰的原本是陳泰運的部隊,但韓德勤為了攻打新四軍,把省保安第九旅張少華調到姜堰。韓德勤命令張少華:一定要把姜堰筑成堅固堡壘,然后再逐步向南推進;一定要嚴密封鎖運鹽河,絕不允許有一粒米運進黃橋。要卡住黃橋糧食通道,讓新四軍沒吃的、沒喝的。如果戰(zhàn)場上打不贏新四軍,就用經(jīng)濟和政治手段把新四軍逼出蘇北。
張少華在姜堰鎮(zhèn)南的運鹽河突擊構筑了以36個碉堡為核心的防御工事,加設了電網(wǎng),挖掘了深壕,封鎖運鹽河。
營溪戰(zhàn)斗的同時,天長、六合等縣及津浦路蘇皖段沿線敵偽相繼增兵,天長、六合兩據(jù)點的日軍已增加到1500余人,騎兵數(shù)百。9月5日,即韓頑進犯營溪的前夕,日軍攻陷了馬家集、竹鎮(zhèn)集、舜山、半塔、汊澗等地,每到一處,搶掠燒殺,無惡不作,與韓頑遙相呼應。
張少華封鎖姜堰后,新四軍幾千官兵的糧食供應成了大問題。
面對這種狀況,陳毅寫信給韓德勤,請求解除糧禁。同時,召集社會各界人士共商對策,表明新四軍愿與各方合作、和平解決紛爭的立場。此舉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海安的名紳韓國鈞聯(lián)絡蘇北一批著名士紳并領銜發(fā)電報給國民黨當局,要求其電飭江蘇省政府韓德勤,“改善統(tǒng)制食糧,實行調節(jié)民食,唯有嚴禁輸出,保護內地流通”。但韓德勤對這些協(xié)調置之不理。
至此,要想打通糧道,解決軍需民困,只有武力解決姜堰。
韓德勤在姜堰有6個團,粟裕手里有9個團,打下姜堰是沒問題的,但傷亡一定很大。因此粟裕派出一部佯攻海安,威脅如皋、海門、啟東;一部向東北佯動。粟裕的意思是韓德勤在姜堰的兵力太多,請韓德勤“調開”一部分。結果韓德勤真就像聽粟裕的命令一樣,把姜堰的兵調了一部分去保衛(wèi)海安,只留下了2個團。
9月13日,三縱挑選兩個排的優(yōu)秀戰(zhàn)士組成“勇敢隊”,由參謀長張震東帶領下水渡河,自鎮(zhèn)東北方向突擊,打下了幾個碉堡,從碉堡群的縫隙中猛插進去,很快就打掉了保九旅張少華的司令部,然后由內向外,四面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