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秦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他瞬間沒有了敵手,便將過剩的智慧和精力花費在巡幸苦心追尋來的一統(tǒng)江山中。登泰山、觀滄海,多次巡行之后,在其即位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的夏末秋初,秦始皇將巡行地點定在了更遠距離的南方。
浩浩蕩蕩的隊伍由左丞相李斯、中書府令趙高帶隊,陪同的則有小兒子胡亥。隊伍首先來到了云夢(今湖北孝感),然后又向南來到傳說中舜帝的陵墓九嶷山拜祭。接著,始皇帝的隊伍向東而去,途徑丹陽,經(jīng)過浙江,觀賞了此時已經(jīng)聞名天下的錢塘潮。最終,他們折返向西,從余杭渡江,登上會稽山,拜祭了古代治水的大禹。
從會稽山下來,就是黃帝的歸程,第一站,就是吳縣。
這是秦始皇第一次巡行到這里,可想而知,官吏們比完成任何政務(wù)都緊張。為了迎接圣駕。他們忙不迭地調(diào)集民夫、黃土墊道、凈水洗街,只為博得皇帝那閑極無聊時從車駕中偶然一瞥的贊許。
項梁叔侄,自然也是這繁忙隊伍的成員。
好容易準備完畢,皇帝車駕終于遠遠而來,項梁由于在當?shù)氐拿?,被允許跪倒在前列,瞻仰始皇的威儀。項羽也跟隨著叔父,跪在路邊。
當漫長的隊伍踏起整齊的步伐走過,將旌旗和長戈的陰影推倒在人們的頭頂之時,項梁忽然聽見身邊的侄子情不自禁地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家伙,應(yīng)該也是可以被取代的吧!”
項梁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寒顫,他開始用一種自己也感覺陌生的眼光,重新打量這個自己再熟悉不過的侄子。
項羽的話居然成真了。
在這次行的歸途中,秦帝國毫無征兆地失去了其統(tǒng)治者。
當隊伍走到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時,秦始皇身染重病、不久便平靜地死去,甚至平靜得過于詭異。
只有李斯、趙高和胡亥這幾個人知道秦始皇死去的消息,為了防止走漏風聲,他們將千古一帝的尸體照舊放在車中,每天照舊隔著簾幕請示,一切似乎都跟平時無二。由于天氣炎熱,尸體開始不斷腐爛,甚至引來蠅群的追逐,李斯干脆讓人到處收購咸魚作為隊伍的食物補給,用咸魚的異味來加以掩蓋。
但另一面,政治上的行動卻根本不用掩蓋。
趙高主動成為胡亥和李斯之間的串聯(lián)者,三個人很快用秦始皇的名義發(fā)下幾道詔書:
第一道,指責正在長城戍邊防衛(wèi)匈奴人的皇長子扶蘇“為子不孝”,著賜死;
第二道,指責和扶蘇共事并忠心輔佐的將軍蒙恬“為臣不忠”,下獄處死;
第三道,胡亥忠孝過人、才智足以承擔大任,立為太子。
可以想象,一個素來依靠絕對個人力量統(tǒng)治的帝國,在這種情況下,是多么薄弱到不堪一擊。幾個小小的陰謀家,就如此戲弄了嬴政一生以來耐心經(jīng)營的帝國。幾天后,這支巡行隊伍回到了都城咸陽,然后馬上就變成了發(fā)喪的隊伍。
李斯和趙高聽說,扶蘇和蒙恬都已經(jīng)死了,立刻放心地公布了秦始皇駕崩的訊息,然后依照“遺旨”,將胡亥擁立上皇位。為了證明合法性,他們還特地安排了隆重的儀式,將秦始皇安葬到驪山下的陵墓中。
秦帝國就此進入了胡亥的時代,遺憾的是,這個時代甚至根本都不能由他染指一二。
胡亥原本依靠的就是趙高和李斯才登上帝位的。但實際上,他根本不了解作為皇帝所應(yīng)該具備的才能、應(yīng)該履行的義務(wù)。按照他的理解,皇帝只需要足夠的兇殘、暴虐、專橫,再加上為所欲為的享樂,就足以成為一國的領(lǐng)袖。
于是,秦二世胡亥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xù)營造起父親生前沒有完工的阿房宮,其所有建筑的式樣、規(guī)模,裝飾的品位、等級,全部都按照嬴政當年的方針繼續(xù)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