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戀我心態(tài)和自我中心絕不是要以扭曲或者泯滅自己的個性、人格為代價,它恰恰要求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和完善自己的人格。陶淵明認為“天”的本質(zhì)在于其“真”,人的目的和價值不在“前譽”也不在“后歌”而在于個體生命的本身,即真實而不虛矯地展露自己存在的本真狀態(tài)——詩人所謂的“真意”。一旦回復(fù)到自己存在的根基——性命之真,在“真”的基礎(chǔ)上人便與天合其德并融為一體。他在《連雨獨飲》一詩中說:“運生會歸盡,終古謂之然。世間有松喬,于今定何間。故老贈余酒,乃言飲得仙;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云鶴有奇翼,八表須臾還。自我抱茲獨,僶俛四十年。形骸久已化,心在復(fù)何言。”一切生物都將窮盡它的生命,傳說中的神仙赤松子和王子喬也不能幸免,要超越死亡唯有天人合一,要天人合一就得棄絕俗情遠離世故(“百情遠”),袒露自己存在的本真狀態(tài)——“任真”?!叭握妗辈⒉皇且蝗纹浔灸艿姆趴v沖動,只是不讓世故俗念扭曲自我的本性,做到《自祭文》中所說的“寵非己榮,涅豈吾緇”,因而離不開“抱茲獨”而“僶俛”的律己修身。一為俗情所染便會機巧百端,便會媚俗阿世,便會去“天”日遠?!胺底匀弧钡倪^程本質(zhì)上是憂勤守拙的過程,也即蕭統(tǒng)所謂“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的過程。《飲酒二十首》之九以斬絕的語氣抒寫他自己“安道苦節(jié)”的決心:“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為誰歟?田父有好懷。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繿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紆轡誠可學(xué),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奔u轡尚同便茍容世俗,“駕不可回”則同流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