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袁世凱在朝鮮(12)

袁世凱傳 作者:陳志讓


談判是在明目張膽的威脅之下進行的,沒有取得很大的進展。7月22日,日軍開進漢城,沖入王宮。國王、王妃及其所有的孩子被擒,作為俘虜押往日本公使館,而年邁的大院君登上了已被綁架的君主的位置,恢復(fù)了攝政王的身份。終于,戴在鐵拳上的天鵝絨手套取下了。

中國的朝堂內(nèi),軍機處領(lǐng)導(dǎo)下的主戰(zhàn)派,尤其是大學士、帝師同時又擔任了戶部尚書的翁同龢,對李鴻章的笨拙與姑息發(fā)起了無情的抨擊。翁同龢聽取了袁世凱那位學者朋友的意見,而袁世凱本人也主張對日本施行強硬政策。絕望之下,李鴻章決定開戰(zhàn),向朝鮮增兵。7月25日,載有1,220名中國官兵的英國輪船“高升”號在朝鮮海岸遭到日本巡洋艦“浪速”號攔截,并被擊沉。兩天后,囚禁中的朝鮮國王被迫對其宗主國宣戰(zhàn)。緊接著,日本天皇于7月31日宣戰(zhàn),中國皇帝于1894年8月1日宣戰(zhàn)。

從1894年7月到1895年3月,雙方首先在朝鮮交戰(zhàn),然后在滿洲和黃海交戰(zhàn)。中國在三大戰(zhàn)役中徹底戰(zhàn)敗。羅伯特·赫德爵士寫道:

中國沒有冒犯誰,沒有做錯什么,也不愿開戰(zhàn),卻愿意做出犧牲:她是一個大“病號”,正在非常緩慢地從幾百年升平歲月的積疴中恢復(fù)過來,當她跌倒時,遭到這個靈活健康而又武裝到牙齒的小日本毆打——難道沒人去把他拉開?

7月初,在四個強國調(diào)停失敗后,袁世凱請求政府將他召回,因為他繼續(xù)待在崗位上,已經(jīng)起不了任何作用??偫硌瞄T拒絕了他的請求。他一度是強大的“行政官”,而現(xiàn)在是個可憐的人物,沒人前來拜訪,所有的仆從都開小差了。他很快就病倒了,唐紹儀代他辦理日常的公務(wù)。最終,經(jīng)過李鴻章的努力,他奉命進京,要在前往天津之前,當面向總理衙門報告最近的事態(tài)。這趟郁悶的旅行于7月19日開始,一周后結(jié)束。但是在8月4日,李鴻章派他前往平壤,擔任中國軍隊的軍需官。袁世凱在抵達平壤之前,接到了平壤陷落的消息。他跟周周馥、胡燏棻一起待在滿洲,為作戰(zhàn)部隊提供物資與裝備。接著,他有了另一次機會見證淮軍的腐敗與極度的無能,還有它的慘敗。這是一次發(fā)人深省的經(jīng)歷,或許有助于促使他決定重操軍事教官的舊業(yè)。的確,當他和胡燏棻隨著潰敗的軍隊撤退時,后者甚至向他提議,他應(yīng)該立即組織一支自己的軍隊。

在《馬關(guān)條約》于1895年4月17日簽署之時,這場戰(zhàn)爭畫上了句號,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一個新時期開始了。從許多角度來看,這個時期比現(xiàn)代以來在它之前的任何時期都要糟糕得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