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哭個滿臉淚花,想得的卻依然不能得。然而,終是有一天,有人讓他笑著得到。
給予他溫情最盛的人,是六姐,一個任勞任怨的女傭。她的工作是負責他的生活所需,實際上,她付出的不止勞力,還有心力。她視十仔為己出,一言一行透著長輩對晚輩的呵護與憐愛。
張國榮不是沒有家,更不是沒有家人,只是彼此間的隔閡淡化了感情。物質(zhì)充足,感情卻無依無靠,未嘗不是一種切膚的痛。
好在,有六姐,免他孤苦,免他無枝可依。
張國榮曾說:“她對主人的忠心,現(xiàn)在在香港已很難找到,照顧我三十多年,已當自己是張家的一分子。在她傳統(tǒng)的觀念里,很不滿意現(xiàn)在菲傭的工作態(tài)度,她認為打工不應(yīng)有假期,東家在打麻將或聊天時,當用人的要斟茶遞水,服侍妥當,要等主人睡了才能休息。她在我心目中已經(jīng)不是工人,地位已超越我母親,我非常珍惜六姐,我覺得親密情人失去后可以再找,但如果她突然消失,我指的是百年歸老,我會非常傷心,她是我一生之中對我最好的一個人?!?/p>
不是親情,勝似親情。
從日漸模糊的回憶中,搜索與六姐相關(guān)的訊息,格外溫暖。
他講:“六姐一生無欲無求,只知全心全意地照顧我,唯一要求的,是希望有一層樓。為了達成她的心愿,我曾送了一間屋給她,但享用的日子卻不多。她去世時,未能見她最后一面,實在十分遺憾。六姐去世,自然感到難過,不過覺得她在這時候離開人世,對她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生老病死,人所難免,而且她過世時已經(jīng)七十多歲,又患鼻咽癌,與其用僅有的日子與病魔搏斗,倒不如早日脫離苦海,不用忍受無謂的痛苦?!?/p>
一生到頭,只求能有屬于自己的一間房子。張國榮當然記在心里,待他出人頭地后,立即買下一個單元送給六姐,了卻了她此生心愿。
歲月無情,總在催人老。慢慢的,六姐日漸衰老,身體大不如從前。20世紀90年代,與疾病幾輪斗爭后,與世長辭。
自知生老病死無法抗拒,可六姐的去世,在張國榮的心上戳出了一個洞。那是最敬愛的六姐,是不可替代的親人,此生不復相見的痛,痛徹心扉。
藏在心里的酸楚,旁人感知不到,唯有自己,在想起她的每個時刻,默數(shù)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