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怕哥哥傷心,也許怕哥哥攔阻,24歲這年夏天,玄奘悄悄和一個商隊一起離開了成都。乘船沿長江三峽而下,到荊州(今湖北江陵)天皇寺,講學半年,受到坐鎮(zhèn)當?shù)氐臐h陽王的歡迎。但他的腳步不肯停留,又北上至相州(今河南安陽)。
相州的云門寺當時為武功和佛學聞名的大寺,慧休法師在此主講?;坌萦行┕?,你把他當老師,他反倒不一定教你。玄奘沒有把慧休當做老師,也沒有送禮物?;坌萜獙π手v課。玄奘學習八個來月,慧休“驚艷絕嘆,撫掌而嗟曰,‘希世若人,爾其是也。’”。玄奘每到一處,都要受到稱贊。
玄奘希望找到純粹的經(jīng)典。從后來他取的經(jīng)看,他最喜歡《瑜伽師地論》,這是講唯識學的。玄奘后來一直研究此經(jīng)。但當時國內(nèi)幾乎沒有讓他滿意的譯著。
就在長安,他遇到了一個印度僧人。僧人為他講經(jīng),聽經(jīng)的過程中,忽然他眼前一亮,頭腦里有根線被點燃了:何不到天竺(印度)去?既然天竺僧能來,我為何不能去?遂“決志出一生之域,投身萬死之地”。
有了目標,事情就好辦了。剩下的就是準備,要過語言關(guān)。天竺講梵語,好在長安那時是大都市,各國的人都有。印度僧人也不少,拜個老師學學就是。再就是僧人遠行要做的物質(zhì)準備,這次不比國內(nèi),要做長遠旅行打算:馬匹,可靠的伴侶,過濾水用的網(wǎng)。心理準備也蠻充分,包括算命。他找了術(shù)人,也就是算命的。算了算說可以去的,但要乘一匹紅色的老瘦馬,馬背的鞍鞒前有塊鐵。后來玄奘到瓜州果然有人送來這樣一匹馬。有些事就是神奇。
準備充分后,玄奘向上陳表申請,要求出國到印度取經(jīng)。但當局迎頭潑來一盆冷水,有司沒有批準。不許大概是因唐代局勢初定,邊境比較復(fù)雜,先關(guān)閉一段。但就整個情形來說,唐太宗李世民并不很信佛,道是第一位的。高祖李淵退位前,下過沙汰僧道的詔令:京城留寺三所,觀兩所。天下各州各一所。只因李世民登基大赦,沒有實行。李世民時還有擅自度僧者斬的說法。雖然李世民做秦王時平王世充,借用過少林僧,但當時得了洛陽,就廢隋朝寺院。信佛是后來的事。
我們的玄奘取經(jīng)心切,等不得,于是選擇了偷越邊境。這是更加危險的,但玄奘志在必成。成大事的人是不能循規(guī)蹈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