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文緣(2)

權(quán)力那些事兒 作者:梁振華 龍其林


除了這些封資修毒草,肖仁福也會到學(xué)校的圖書室借書讀。圖書室里面也沒幾本書,大部分是政治讀物,味同嚼蠟,遠沒家里的毒草有意思。肖仁福很納悶,學(xué)校干嗎不多弄些毒草放在圖書室里?自己接觸了不少毒草,也沒被毒翻過一回,依然天天到處瘋,活蹦亂跳的。肖仁福只好又返回家里,捧過毒草,津津有味地品讀起來,全然忘了毒草的毒性。

肖仁福真正有規(guī)模地閱讀,是上師專之后。比起家里的黑木箱子和中小學(xué)校的圖書室,師專的圖書館自然豐富多了。學(xué)校給每位學(xué)生辦了借書證,一次能借五本書。肖仁福不會浪費指標,每次五本,且以最快的速度讀完,再回圖書館換書。肖仁福開始讀得雜亂,想讀什么借什么。只可惜這種憑興趣讀書的日子很快過去,老師們根據(jù)教學(xué)內(nèi)容,開列了長長的讀書單,比如古代文學(xué)讀什么、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讀什么、外國文學(xué)讀什么,都與考試掛鉤,不讀規(guī)定的書,考試就及不了格。這也有個好處,讀得系統(tǒng),且都是名著名作,同學(xué)們讀過的書你也讀過,不會被人小瞧。

只是名著名作也有不對肖仁福胃口的,尤其是外國的名著名作,那種不著邊際的風(fēng)景描寫,啰啰唆唆的心理描寫,以及又長又別扭的句子和人名,特別讓人頭疼。其實不止肖仁福頭疼,其他同學(xué)也一樣,只是人家不吱聲,裝出非常喜歡洋人的作品的樣子,好像不喜歡洋人的作品就沒文化,就不是讀書人。也怪不得同學(xué)們,自清末洋槍洋炮轟進國門后,妄自尊大的國人都變得無比自卑,一時西風(fēng)東漸,言必稱希臘,祖宗的東西都扔到了腦后?!拔幕蟾锩焙髧野倏浊Н?,知識分子茫然四顧,老想著從洋人那里討些靈丹妙藥,為我所用。文學(xué)更成為急先鋒,只要是洋玩意兒就是好東西,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肖仁福也不敢明說洋人名著名作的壞話,可心里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只不過為考試過關(guān),才硬著頭皮讀了一堆外國文學(xué)作品。肖仁福后來才明白,也并非外國名家名作差勁,實乃中外文化差異太大,人家的人種信仰、風(fēng)俗習(xí)慣、文字語言,都與你不同,怎么可能寫出讓你這土生土長的土包子喜歡的東西呢?還有翻譯水平也不一定達得到原著水準,一流作品譯出三流作品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看來還是本國作品好,漢文原創(chuàng),描的是中國山水,敘的是中國人情,沒有隔膜??陕职l(fā)現(xiàn)有些不對勁,歷代文人作品尤其是文言文,怎么通篇都是之乎者也和七拐八彎的句子?好像故意跟讀者過不去似的。照理文章是語言的記錄,說什么話就寫什么文章,莫非古人都是這么說話的?且越往后越不好讀,比如明清作品就沒有唐宋文章明白曉暢。后來肖仁福才弄清楚,這些文言文僅僅是書面語,跟口語根本不是一回事。舊時文化也搞壟斷,文化屬帝王將相和士大夫的專利,小民百姓是不配擁有文化的。為不讓小民百姓染指文化,犬儒們才故意弄些高深莫測、稀奇古怪的文字,在抬高自己的同時,也好嚇唬嚇唬人家。意思明擺著,我是讀書人,文化高,學(xué)問深,寫出來的文章不是誰想讀就能讀得懂的,你們最好站一邊去。

肖仁福也就不太喜歡讀這些虛偽做作的犬儒作品,只是為應(yīng)付考試,才勉強為之。倒是古代詩歌作品尤其是唐詩宋詞,全沒有文言文的酸氣腐氣暮氣濁氣,清澈明快,簡潔有力,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好懂好記,跟今人說話區(qū)別不大。比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比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比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諸如此類,不都是脫口而出的現(xiàn)代話嗎?真無法想象,如果沒有歷代詩歌,中國古代文學(xué)會是個什么樣子。肖仁福由此斷定,唐詩宋詞才是唐人和宋人說的口語,不像文言文忸怩作態(tài),拿腔拿調(diào),無非用來自我標榜,嚇唬別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