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慘痛的代價(2)

WOOP思維心理學:開啟夢想與成功的秘密 作者:加布里埃爾·厄廷根


要想徹底了解樂觀幻想對企業(yè)績效的妨礙程度是很難的,它所造成的經濟價值流失有多少也難以測算,因為針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可謂鳳毛麟角。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可以推斷出——幻想會令人付出巨額代價。文化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有一句名言:“毋庸置疑,少數思慮深遠又意志堅定的人就能夠改變世界;事實上,一直以來都是如此。”盡管如此,隨便問一問經理或管理人員,他們都會對此觀點心存懷疑。雖然具體數字無法得知,但據估計,每年至少有一半的企業(yè)改革胎死腹中。這個論調在企業(yè)顧問及其他商業(yè)專家之間已廣受認同,而他們認為造成企業(yè)改革失利的罪魁禍首也是五花八門。在最近一次對企業(yè)高管的調查中,他們列舉了很多原因,如“缺乏清晰的時間安排和(或)可達成的目標,以此來衡量取得的進展”“管理高層不愿承擔義務”“缺乏溝通”“遭到員工抵制”“資金不足”等等。創(chuàng)新計劃似乎是尤其難以執(zhí)行的《赫芬頓郵報》(譯注:The Huffington Post,是美國當今最具影響力新聞博客網站,于2005年創(chuàng)辦),曾發(fā)表了一篇日志,列舉了多達56條造成企業(yè)改革失利的原因。

再以創(chuàng)業(yè)為例。一般認為,有一半多的新生企業(yè)撐不過5年時間。那么,那些不計其數的、從未真正付諸實施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都怎么了?一位資深企業(yè)顧問曾說:“在我見過的那些人里,有些人覺得改革本身是一件好事。不論是創(chuàng)新理念、新產品、新策略,都是很不錯的東西,而這些想法有時候變得太顯而易見了,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做成。好像是一旦有了想法,就能成功了一樣?!备趥€人生活里一樣,在工作上,“幻想”同樣抹殺了我們行動的動力。

我們對幻想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尚無清晰把握,但我們知道,如果身為一位政客,想要在經濟上取得業(yè)績,那么在你的就職演說上就不要發(fā)表太多有關經濟態(tài)勢的樂觀言論。如果你是新聞工作者或分析人士,要想經濟蓬勃發(fā)展,就不要公開表示對經濟前景的心滿意足。如果你想在自身層面有所進展,如減肥、康復、求職、求偶,在高枕無憂地做白日夢之前最好三思。若想保持干勁、達成目標,不論是個人、大型企業(yè)、還是整個社會,樂觀的幻想都不是明智之舉。

我并不是說憧憬未來就意味著“注定”失敗。我的研究結果所展示的,只是統(tǒng)計學層面的成功或失敗的可能性——亦即取得進展和原地踏步的可能性。盡管如此,可能性也是不可小覷的。根據我20年來在不同背景下、使用不同研究方法所做的多種重復研究,如果大家沉湎于達成目標的美夢之中,想當然地以為自己一只腳已經邁進成功門檻的話,那是很不明智的。因為,人生不是這樣“運轉”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