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徐俐的影響逐漸在業(yè)內(nèi)的各個層面散開,人們可以看到在很多電視臺有很多人在用類似徐俐的方式播報新聞;還有制片人在按照徐俐的狀態(tài)找新聞主播;也有領導明確要求自己臺的新聞播音員就學徐俐?,F(xiàn)在到網(wǎng)上去搜索,仍能看到有人寫文章說,那時候的新聞播音一律徐俐似地瞪著眼睛,慷慨激昂……
那時候,不斷有廣播學院的學生來《中國新聞》實習,從他們的表情我可以看出,我把他們攪糊涂了,我和他們老師講的東西不一樣,但他們喜歡我。同學之間也有爭論,他們告訴我,有的同學白天還在反對,晚上再看一次我的播出,就又改變了主意,因為“徐俐老師實在是太棒了!”一個人在鏡頭前為什么會有那樣棒的狀態(tài)呢?他們急需從我這里知道答案。關于我的鏡頭前狀態(tài),我可以多說一句。那個在鏡頭前被人稱之為棒的東西,除了同我的主播心態(tài)有關之外,其實還同我的個人氣質(zhì)有關。我是一個在鏡頭前容易興奮的人,燈光一亮,精氣神就來了。我特別在意我的節(jié)目是否一氣呵成,是否節(jié)奏流暢、一瀉千里。很多海外觀眾在來信中說,看你出鏡,就覺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理解他們在海外的心理感受)。有些東西與生俱來,僅屬個人特質(zhì),喜歡的會說那是磅礴大氣駕馭感強,不喜歡的就說那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喜歡不喜歡似乎同判斷者個人的性格和處境直接相關。比如現(xiàn)在的人們似乎更接受有親和力的形象,講究鄰家特質(zhì),像鄰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就容易受歡迎。前幾天和領導一起挑選播音員,領導最后看中的都是有鄰家氣質(zhì)的,別的長處沒說,就說他們有親和力。這樣一來,我這類型的人必然受到挑戰(zhàn)了。雖說我是個內(nèi)心親切的人,但確實外在親和力不夠,硬裝也不行,裝了更不像,只好順著爹媽給的東西一往無前了。所以,當我發(fā)現(xiàn)一些體貌嬌小性情柔弱聲音細嫩的女孩子也試著像我那樣去播報的時候,我真的替他們著急。
我確信,當我現(xiàn)在回過頭再去說當年的時候,我一定比當年、比當時說得更清楚。我當年為什么要那樣去播報新聞,上面的文字已經(jīng)有了說明;現(xiàn)在要說明的是,我當年給自己尋找的心理依據(jù)是否準確、是否成立,那個依據(jù)是否可以成為自己永久的支撐?!這又成了一個更有意思的話題。
我的依據(jù)是,我是新聞主播,我不是讀稿人,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會在表達上分出截然的不同。
是主播,就該擁有對信息的掌控和自主處理能力;是讀稿人就老老實實照本宣科。一個體現(xiàn)在表達的主動性上,一個是被動表達。
事實上,在《中國新聞》的早、中期,囿于新聞體制對播音員角色的限制,我還是必須照本宣科,但我盡最大努力以主播者的心態(tài)照本宣科,同樣是讀稿,我體現(xiàn)出了相當?shù)闹鲃有裕乙屇切┚渥訛槲宜斫獾膬?nèi)容服務。比如以我對新聞的自主理解,一般科班播報訓練的停頓連接太中規(guī)中矩,不足以表達我對事件關鍵意義的理解,我就會突破常規(guī)尺度,為突出重音做大幅度的停連。類似這種處理方式確實要建立在有極強自主性的心理基礎之上,人們說我在鏡頭上透露出了強烈的自信,其實就同這個心理依據(jù)有關,即使作為讀稿人,我在心理上也確實比一般同行多了更多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