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鳳坤進城扎紙草賣燈籠發(fā)了財,這事讓田家祥大感意外。更讓他想不到的是,二妮居然一夜之間從大葦塘村消失,全家搬到城里去了,而且是跟從申鳳坤一起做燈籠!兩件事合起來,讓田家祥感到無限悵惘——太出乎意料了——對手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猶如戰(zhàn)場上出現(xiàn)了異常。
田家祥決定親自到城里看一看,順便找呂鋒商量商量。那天一大早,他就騎車進了城,先到大棚底市場,在路邊一塊大石頭上坐了看景。
他的背后是個賣花布的攤位,賣布的操一口南方口音,手里舞著長長的米尺和各色各樣的布料,脖子上掛著裝錢的袋子。田家祥發(fā)現(xiàn),那蠻子給人找錢時,總要從兜里掏出一片東西,連零錢一起遞給顧客。有些顧客剝了皮當即放在嘴里,有些則反復看了,很寶貝地裝進衣兜。那些圍在花布攤子前的女人個個爭先恐后,不怎么講價就慷慨解囊,生怕買不上似的。
從布攤子向大棚那邊看過去,申鳳坤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在一根長長的竿子上,一字兒排列著,在輕風中炫示著強烈的大紅色。市場里人聲鼎沸,買的賣的都在享受物欲的快感。田家祥不由得感嘆:去年這里還是一片綠油油的麥地,千年不變的田野怎么突然長出這么個怪物!
賣花布的閑了下來,主動給田家祥遞了一支煙,兩人便寒暄起來。那人說他是溫州人,叫賈文化。田家祥說:你的這個姓,也好也不好。賈文化問:此話怎講?田家祥說:好呢,“西”下邊藏著個“貝”,意思不錯;不好呢,不論你起多好的名字,加上這個姓,便都成了假的。我看,你還不如叫賈文盲呢。賈文化說:同志您真會開玩笑。我告訴你,“賈”這個字,也念賈,古人稱呼商人為賈,所以我這個姓最是適合經商。田家祥說:既然你擅長經商,我問你一個事,你在這里一天能掙多少錢?
賈文化看看他,學了當?shù)厝说牧晳T,說:僅供嘴兒。田家祥一聽,就知這小子來此地不是一日兩日了,便問剛才給顧客的小片片是什么東西?賈文化扭捏了幾下腰,伸手從兜里掏出一片,遞給田家祥。田家祥剝開看了,白色,聞一聞,有薄荷味兒,便放進了嘴里。賈文化問爽口吧?田家祥點了點頭。賈文化說:這玩意兒叫口香糖,提神去口氣的。比如說你剛吃了大蒜,兩口子要親個嘴什么的,先嚼上一片,一股子清氣。田家祥就笑:買布的人不是你老婆,干嗎要給她們?賈文化說:她們用了,就會記得我這個攤子,增加回頭客嘛。田家祥說:南蠻子都是生意精,尤其懂得哄女人。
田家祥瞥了一眼市場,笑吟吟地說:老賈我問你,像我這種人,若是想做生意,弄點什么營生好呢?老賈想了想,說:這做生意嘛,第一要看風水大勢,第二要看個人命相,第三要看是否精明。田家祥問:什么叫風水大勢?賈文化說:簡單說吧,如今的中國,是典型的賣方市場,大勢好。什么叫做賣方市場呢?就是求大于供。多少年了,商品缺少,老百姓沒有錢,很多東西需要置辦,可是既沒有錢也沒有東西,什么都要票證,消費方面藏了一個大窟窿。所以,現(xiàn)在是有什么賣什么,有多少賣多少,只有做不出來之說,沒有做出來賣不了之說。賣方市場就像個無底洞。如果你的貨稍微新奇一點,絕對弄不上賣的,價格幾乎隨你說。我賣的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國營大服裝廠和印染廠的下腳料,我是按噸買的,在這里按尺賣。你說,能不賺錢嗎?
大棚底的熱鬧景象,賈文化的一席話,給田家祥很大的沖擊,市場讓這個一心想著土地和村莊的基層政治家心神不寧、惶惑不已。越過人頭攢動微塵飛揚的市場,他遠遠地看見了那張俊俏的臉。她忙碌著,不時地挑下一只燈籠,申鳳坤在那里忙著收錢找錢。二妮那嫵媚的臉上再也沒有往日的凄苦與哀婉,再沒有堆積的憂慮和疲憊——美麗的鳥兒飛了,一下子飛到他管不著的地方,奈何奈何奈若何!
田家祥感到無限的失落。
他要自己盡快想出個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