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中進士,身價百倍(1)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cè)面 作者:張宏杰


“曾國藩的收入與支出”這個題目,換句學(xué)術(shù)一點的話說,就是曾國藩的個人經(jīng)濟生活。再換句更通俗的話,就是他這輩子掙了多少錢,是怎么掙的,又是怎么花的。

可以說,曾國藩的研究到現(xiàn)今為止已經(jīng)很全面了。但是,只有一個領(lǐng)域現(xiàn)在還是空白,那就是曾國藩的收入與支出。曾國藩一生到底掙了多少錢?這里面有沒有過灰色收入?這些錢又花到了哪些方面?他有沒有按照官場潛規(guī)則給別人送過禮?是怎么送的?他身后留下了多少遺產(chǎn)?這些問題,幾乎沒有人研究過。

要講清曾國藩的收入與支出,先要了解當官之前,曾國藩家里,是個什么收入水平。

曾國藩是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年)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府湘鄉(xiāng)縣荷葉塘,道光十八年,也就是二十七周歲時中了進士,步入清朝公務(wù)員隊伍。在進入公務(wù)員隊伍前,曾國藩家是窮是富?

以前我們上學(xué)工作經(jīng)常需要填一些表,其中有一欄叫“家庭出身”或者叫“成分”。如果在清朝也要填成分的話,曾國藩應(yīng)該在表上填上“地主”二字。不過為了準確,前面應(yīng)該加上一個“小”字,就是小地主。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時,他家里共有一百畝田地,家里人口有多少?有祖父母、父母、叔嬸、大姐,再加上他,一共八口人,人均十二畝半。

學(xué)者們研究的結(jié)果,晚清時代中國的人均田地在兩三畝左右,曾國藩家的人均土地,是平均數(shù)的四倍多。毛澤東的出生地與曾國藩相距不遠,毛澤東在延安的時候,曾經(jīng)和斯諾說過,他家里當初有四口人,有二十二畝地,人均五畝多,就可算成富農(nóng)。以此標準判斷,曾國藩家成分被定為小地主當無疑義。

和我們想象中的地主成天大魚大肉不同,在普遍貧困化的晚清,小地主的生活也僅止于吃飽糙米飯,頂多偶爾還可以吃到半個咸鴨蛋下酒而已。曾國藩家是在祖父曾玉屏手里發(fā)達起來的,曾玉屏一生勤苦,成為小地主后,雖然家里雇了長工,但是他還是堅持自己下地種菜,養(yǎng)豬養(yǎng)魚,一天到晚也不閑著。甚至在曾國藩點了翰林成了京官后,祖父仍然親自下地拾糞、種菜。在祖父曾玉屏的帶領(lǐng)下,曾家形成了勤奮節(jié)儉的家風(fēng)。曾國藩和弟弟們課余時間常干放牛、砍柴之類的零活。為了補貼家用,幾兄弟甚至還到集市上叫賣過菜籃子,到采石場幫人推過運碑車。

因此我們可以說,在曾國藩當官以前,曾家是湖南鄉(xiāng)下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家,生活并不寬裕。所以后來曾國藩參加科舉考試的花銷,對老曾家都構(gòu)成了相當沉重的負擔(dān)。道光十六年曾國藩到北京參考會試,沒考上。第二年又一次上京,家中就拿不出路費了?!胺Q貸于族戚家,攜錢三十二緡以行。抵都中,余三緡耳。時公車寒苦者,無以逾公矣!”就是說,和親戚朋友好不容易借到三十二串銅錢,上了路,到北京時,花得只剩三吊了。當時參加考試的人里頭,很少有比曾國藩更窮的了。

那么,曾國藩家是什么時候由窮變富的呢?當然是從曾國藩中進士開始。道光十八年春,北京傳來喜訊,二十七歲的曾國藩成了進士,隨后又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就是俗話說的點了翰林。從捷報傳到曾國藩老家那一刻起,湘鄉(xiāng)曾家的排場立馬就變了。大批上等的木器家具運進了曾家宅院,祖父曾玉屏和父親曾麟書出門應(yīng)酬時也開始坐轎子了。曾家日常生活雖然不是天天大魚大肉,但是請客時已經(jīng)能上“海菜”就是高級宴席了。這就是所謂的“鯉魚一躍過龍門”。那么曾家的經(jīng)濟情況為什么能一夜之間翻天覆地呢?是曾國藩獲得了大筆工資收入嗎?那倒不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