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二十九軍的大片刀

最后一次集結(jié) 作者:方軍


楊云峰,1907年生人。1926年,他在綏遠參加了馮玉祥的西北軍,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楊云峰當(dāng)時所在的部隊是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一〇旅。楊老頭兒閉著眼睛搖著頭倒背如流地告訴我:“軍長宋哲元、師長馮治安、旅長何基灃?!?/p>

1933年的喜峰口大戰(zhàn),他是當(dāng)時大刀隊的成員之一。我查了一下《中國抗戰(zhàn)歷史》才知道,1933年3月,在北平密云縣喜峰口羅文峪的戰(zhàn)役,二十九軍殲滅日寇6000余人,擊斃少佐以上軍官53人,繳獲坦克11輛、裝甲車6輛、大炮11門、機槍36架。中國的二十九軍當(dāng)時犧牲了多少人?我沒問他。恐怕,問他也說不清楚。反正他這個幸存者渾身都是傷,日軍子彈從他左臉頰穿進,使他上下槽牙全掉了(我讓他張大嘴看過他的傷),這讓他的臉的長度比常人的要短,看起來有點奇怪。他左耳朵早被大炮震聾了,身上、手上也都是傷。

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前后,他所在的一一〇旅負責(zé)防守宛平縣城、豐臺鎮(zhèn)和豐臺車站,以及平漢線通道及盧溝橋一帶,與日軍的混成旅只相距400米。按照他的說法:“連日寇的眉毛和鼻子都看得清楚。”他邊比劃著邊地對我嚷嚷:“那時,日本兵竟然敢在我們二十九軍軍部門口拉屎!撅著大屁股!他媽的!我們把大刀片的把兒都捏出了水、攥出了汗!不讓打呀!那是命令!”他看了我一眼說:“命令就是命令,懂吧?”

1980年時,楊云峰已經(jīng)73歲。他曾經(jīng)在山西一家工廠看過大門,可是,隨著社會的變遷,那家工廠早就倒閉了。因此,楊云峰沒有養(yǎng)老金。多少年來,他沒有任何收入。而且,他逐漸喪失了勞動能力。他應(yīng)該算是“五保戶”,應(yīng)該住進社會福利院中??墒?,從1986年開始,楊云峰就在斷斷續(xù)續(xù)地要飯吃。

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不在了。

從一個村莊走到另一個村莊,從華北大平原走到盧溝橋,楊老頭兒仿佛一生都在走。

現(xiàn)在,他肯定還在盧溝橋上徘徊,因為有他們在,侵華日軍的鬼魂才能被永遠降服。

位于盧溝橋的抗戰(zhàn)館也始建于1986年。抗戰(zhàn)館開館初期,楊老頭子就把他當(dāng)年在盧溝橋上使用過的大刀,捐獻給了抗戰(zhàn)館。

97歲的抗戰(zhàn)老兵楊云峰先生于2004年6月11日,在貧困之中謝世了。

翻開記憶,和老人接觸過的一幕一幕又展現(xiàn)在我眼前,就像發(fā)生在昨天一樣。為楊云峰后半生幾十年生活在貧困之中,我感到萬分辛酸。

只是一個楊云峰嗎?其實,很多抗日老兵,他們數(shù)十年的人生都在默默無聞之中,在艱苦的生活之中度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