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他來了。難道你感覺不到嗎?就像硫黃的氣味。”一位碰巧在火車上遇到過默多克的澳大利亞商人這樣描述他對默多克的感受。
似乎從踏上世界媒體舞臺的第一天起,默多克就顯得咄咄逼人和無比醒目。
按正統的看法,默多克是個老地主新資本家。一開始是在澳洲守著自己的地盤,積累財富,20世紀80年代,這土財主跑到歐美國家攻城略地,收購了幾十家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傳媒。頓時,羊群里跑駱駝就顯他大了。他還大玩變臉把戲,半路出家當了美國人。未拆分前的新聞集團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綜合性傳媒公司之一,資產超過550億美元。
從某個角度來說,默多克在這幾十年里的擴張,像是在麥子地里跑馬,有一種橫掃千軍如卷席的快感。他所征服的傳媒版圖,比亞歷山大大帝和成吉思汗所征服的疆域還要遼闊。
是性與丑聞使這個傳媒帝國像月亮一樣冉冉升起,從缺到圓。
1970年11月17日,剛剛買下英國《太陽報》的默多克命令編輯將乳房赤裸的美女辣圖刊登在報紙上,有一個編輯不聽話,立刻被解職,又一個編輯不聽話,又立刻被解職。默多克相信為了飯碗,總有人會聽話的。當三版女郎終于光著膀子上場時,這張貌似冷靜的小報立刻變得熱氣騰騰,銷路大增。
看來不論西方東方,不論素養(yǎng)如何,都喜歡少穿或不穿衣服的美女。
默多克的對手挖苦他是“色情挖掘者”。但是,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段背后,默多克真正的“攀緣繩”不是色情,而是衛(wèi)星。
更要命的是,這個靠低俗賺大把銀子的默多克一朝錢在手,就把政治來關心,好讓自己顯得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有世界媒體領袖的派頭。
他自我感覺超好地跑到英國白金漢宮去當意見領袖那天,很淵博地提到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在1948年寫成的小說《1984》。奧威爾在這本書里描寫了極權主義者如何用科技手段控制人們的思想,默多克卻不以為然地說,奧威爾其實搞錯了,大眾傳播科技事實上并非極權手段,而是一個偉大的解放者。
他說:“通信科技的進步,已經成為各地極權政權的明確威脅,傳真機讓異端分子得以回避政府控制的平面媒體;直接撥號的通話使得國家機關難以控制人與人之間的語音通信;而衛(wèi)星傳播則給了許多封閉社會中渴望資訊的居民舍棄國營電視頻道的可能性。”
這番話是默多克1993年9月1日在宴請倫敦數百名廣告商和傳媒買家時說的,美國著名的新聞頻道CNN把這段視頻傳給了世界,也送到了中國人面前。當時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已經解體,中國成了碩果僅存的社會主義大國,老默說這話,不是“拿豆包不當干糧,拿村長不當干部”嗎?
自從默多克收購了香港衛(wèi)視以后,中國人就發(fā)現天空中突然生出一個“帝國主義”的宣傳工具,而且是用普通話廣播的,這很要命,一旦有事怎么辦呢?如果發(fā)生不和諧的事情,這個衛(wèi)視中文臺會不會變成煽風點火的媒體?于是國務院發(fā)布了第129號令,規(guī)定中國公民不能私自安裝天線接收衛(wèi)星電視節(jié)目。
雖然話題極其嚴肅,但中國在走向全面開放的過程中,老百姓看境外的玩意兒已經非常容易:VCD、雙卡錄音機、錄像帶……特別是鄧麗君的歌、李小龍的武打電影、美國的警匪大片,都成為當時中國人津津樂道的東西。
按常理,劉長樂初出茅廬,想在中國辦傳媒,最好繞開默多克。可是,當時亞洲只有“亞洲一號”這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要辦電視臺,必須跑到人家畫的圈圈里去跳舞。
劉長樂就這樣與“亡我之心不死”的傳媒大亨默多克撞了個滿懷。
劉長樂能成為優(yōu)勝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