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蔣介石要和毛澤東談和平(2)

中國1946:毛澤東的命、蔣介石的運和林彪的算 作者:張正隆


恨不得國共兩黨一夜間就自相殘殺個精光的日寇,趁國民黨在華中對付共產黨的機會,1月下旬調集幾個師團的兵力,突然對河南國民黨正面守軍大舉進攻。

大敵當前,還得坐下來談,還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

1941年直接影響國共關系和中國戰(zhàn)局的,先是6月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然后是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zhàn)。

立竿見影的是新疆軍閥盛世才。原先向蘇聯(lián)一邊倒,那人簡直紅得有點發(fā)紫,這回瞅著這個靠山有點不牢實了,把他請來新疆的中共干部一通抓關殺,向蔣介石表忠心。

民族大義,黨派利益,權衡利弊,或多或少,國共兩黨都不能不做出妥協(xié)?!捌咂摺笔伦兾逯苣辏珴蓶|甚至主動提出會見蔣介石,蔣介石也答應了,結果去到重慶的是能叫蔣介石校長的林彪。

蘇聯(lián)無暇東顧,對華援助也停了,美國成了中國最大的援助國,當然都給了國民黨。只是無論怎樣屁股決定腦袋,蔣介石和他的政府都讓美國人不敢恭維,反倒對共產黨不無好感。

1943年11月下旬,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力圖使美英領導人相信,共產黨對抗日毫無積極意義。羅斯福的回答好像離題了,你這種政府絕不能代表現(xiàn)代民主,要他改弦易轍,與共產黨握手,組織聯(lián)合政府。

翌年6月,華萊士副總統(tǒng)訪華,也勸蔣介石以民主政治解決國共沖突。

1938年秋召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在代表中央政治局做的題為《抗日民族戰(zhàn)爭與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發(fā)展的新階段》中,指出:

民族獨立、民權自由與民生幸福,正是共產黨在民族民主革命階段所要求實現(xiàn)的總目標,也是全國人民要求實現(xiàn)的總目標。

1944年6月中旬,毛澤東在接見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時,說:

“中國是有缺點的,而且是很大的缺點,這種缺點,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中國人民非常需要民主,因為只有民主,抗戰(zhàn)才有力量,中國內部關系與對外關系,才能走上軌道,才能取得抗戰(zhàn)的勝利,才能建設一個好的國家,亦只有民主才能使中國在戰(zhàn)后繼續(xù)團結。中國缺乏民主,是在座諸位所深知的。只有加上民主,中國才能前進一步?!?/p>

“關于中共的希望和他自己的工作。為了打倒共同敵人以及為了建立一個很好的和平的國內關系,及一個很好的和平的國際關系,我們所希望于國民政府、國民黨及一切黨派的,就是從各方面實行民主?!?/p>

“民主必須是各方面的,是政治上的,軍事上的,經濟上的,文化上的,黨務上的及國際關系上的,一切這些,都需要民主。毫無疑問,無論什么都需要統(tǒng)一,都要須統(tǒng)一。但是,這個統(tǒng)一應該建筑在民主基礎上。政治需要統(tǒng)一,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與民主選舉政府的基礎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統(tǒng)一在軍事上尤為需要,但是軍事的統(tǒng)一,亦應建筑在民主基礎上,在軍官與士兵之間,軍隊與人民之間,各部分軍隊互相之間,如果沒有一種民主生活、民主關系,這種軍隊是不能統(tǒng)一作戰(zhàn)的。經濟民主,就是經濟制度要不是妨礙廣大人民的生產、交換與消費的發(fā)展,而是促進其發(fā)展的。文化民主,例如教育、學術思想、報紙與藝術等,也只有民主才能促進其發(fā)展。黨務民主,就是在政黨的內部關系上與各黨的相互關系上,都應該是一種民主的關系。在國際關系上,各國都應該是民主的國家,并發(fā)生民主的相互關系,我們希望外國及外國朋友以民主態(tài)度對待我們,我們也應該以民主態(tài)度對待外國及外國朋友。我重復說一句,我們很需要統(tǒng)一,但是只有建筑在民主基礎上的統(tǒng)一,才是真統(tǒng)一?!?/p>

“先生們來到邊區(qū)已有十幾天,今后還將有若干時日留在邊區(qū)。你們可以看到,我們共產黨為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而做的一切工作,都貫徹著一個民主統(tǒng)一或民主集中的精神。其有不足的,必須繼續(xù)做。如果有缺點,必須克服這種缺點。我們認為全中國只有民主制度、民主作風,目前才能勝敵,將來才能建立一個很好的和平的國內關系與國際關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