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最來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無非是看秦國現(xiàn)在勢大,周天子有用得到秦國的地方,所以有事無事,就遣使來秦國走走而已,以便增進情誼。這樣,一旦有事,也好有個大樹可倚靠倚靠。
與周最應(yīng)酬已畢,秦惠王就自然而然地說到了幾個月前的秦、魏“臨晉之會”,說到了楚懷王對自己攜楚臣景鯉同往“臨晉之會”的疑慮,以及景鯉由此而怕獲罪的憂慮。
周最本是個說客,秦惠王突然跟自己說到這些,他自然明白秦惠王的意思,遂立即自告奮勇地應(yīng)道:
“大王無憂,臣愿往說楚王也?!?/p>
于是,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九月中旬,周最就以中人的角色,到達了楚都郢,展開了他斡旋秦、楚的重任。
周最見到了楚懷王,與之見禮畢,就以中人的角色,徑直游說楚懷王道:
“臣聞大王之臣景鯉與秦、魏二王會于臨晉,此乃可賀可喜之事也!”
楚懷王一聽,覺得這個周最莫名其妙,自己正因為景鯉與秦惠王、魏哀王相會于臨晉之事而震怒呢,他怎么大老遠跑到楚國來向自己表示祝賀呢?
于是,楚懷王就立即反問道:
“何喜之有,何喜可賀?”
“臨晉之會,秦王之意在合齊秦,而成秦、魏、齊三國之盟;魏王之意在合齊秦,而離間秦楚。景鯉乃楚臣,今與會臨晉,則魏王必不能信秦有合齊而攻楚之意也?!?/p>
楚懷王一聽,覺得倒是有些道理。秦惠王與魏哀王之所以會盟,不就是為了秦、魏、齊三國結(jié)盟,而離間秦、楚之間的關(guān)系,進而對付楚國嗎?而今既然秦惠王讓自己的大臣景鯉參與了秦、魏二王的“臨晉之會”,那么,魏王能相信秦國有攻楚的意向嗎?魏王不相信,齊王又何嘗能相信秦國,而與秦國結(jié)盟呢?
想到此,楚懷王緊繃著的臉開始有些松弛了。
周最見此,遂續(xù)而說道:
“景鯉與會,齊必畏楚陰結(jié)于秦、魏;齊畏之,則必重楚。故景鯉與會,乃楚之利也;不與會,齊必疑秦合齊而棄楚。如是,則齊必輕楚也。”
楚懷王一聽,心想,是這個理兒。景鯉與秦、魏二王會于臨晉,確有使齊國對秦、齊結(jié)盟的誠意產(chǎn)生疑慮的效果,這必然會導(dǎo)致齊有親近楚國、重視楚國的結(jié)果。而這,不正是自己想得到的嗎?
于是,楚懷王又點了點頭。
周最見差不多了,遂收結(jié)道:
“且秦王使景鯉伴行,與魏王會于臨晉,亦秦王示好于楚及景鯉也。秦王示好于楚,齊必疑之,終不與秦相合矣。齊不合于秦,則于楚利莫大焉!大王何故而罪景鯉哉?”
聽到此,楚懷王終于開口道:
“善哉!寡人知之矣。”
于是,楚懷王不僅不歸罪于景鯉,還立即晉升了景鯉一級爵位。
張儀知之,不禁大為開懷,獨自在令尹府(楚國相府)中連飲了三大杯,覺得痛快!因為這是他的勝利。
周最解開了楚懷王的疑慮,楚與秦的關(guān)系又歸于風(fēng)平浪靜了。由此,張儀便太平地在楚為相,景鯉則安靜地常伴秦惠王身邊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