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夏有涼風(fēng)秋有月,拉薩的生活簡單而愜意,并無閑事掛心頭,故而日日都算是好時節(jié)。
和單純的旅行者不同,那時常駐拉薩的拉漂們都有份謀生的工作。妮可除了開客棧,還兼職做導(dǎo)游。
當(dāng)年來拉薩的窮老外太多,一本《孤獨星球》走天涯,人人都是鐵公雞,妮可的導(dǎo)游生意常常半年不開張,偶爾接個團都像中了彩票一樣。每次她一宣布接到了團,整個客棧都一片歡騰,然后大家各種瞎忙活瞎出主意,這個給她套上一件沖鋒衣,那個給她掛一只軍用水壺,大家都把自己最拿得出手的物件貢獻出來,逼著她往身上掛。
我那個時候身上最值錢的家用電器是愛立信三防大鯊魚手機,也貢獻出來給她撐場面。每每她滿身披掛地被我們推出門,捯飭得比游客還要游客。她手摳著大門不撒手,笑著喊:不要啊……去個布達拉宮而已啊。二彬子把她抱起來扔出去,她隔著門縫用廣東話笑罵:契興?。òl(fā)神經(jīng)?。?/p>
去布達拉宮用不著拿登山杖啊。
布宮的門票比故宮的還要貴,我們都不舍得花那個錢,妮可是我們當(dāng)中唯一進過布達拉宮的。她的小導(dǎo)游旗是最特別的,登山杖挑著一只愛立信大鯊魚手機,后面跟著一堆日本株式會社老大叔。
愛立信后來被索尼收購,不知道是否拜妮可所賜。
那時候,我們在拉薩的交通工具是兩條腿加自行車,偶爾坐三輪,萬不得已才打車。拉薩打車貴,北京起步價7.5元的時候,拉薩就是10塊錢了。大家在各自的城市各有各的社會定位,來到拉薩后卻都回歸到一種低物質(zhì)需求的生活中,少了攀比心的人不會炫富,也不太會去亂花錢。大家好像都不怎么打車,再遠的路慢慢走過去就是,心緒是慢悠悠的,腳下也就用不著匆忙趕路。
在我印象里,妮可只打過一回車。
有一天下午,她像一只大兔子似的蹦到我面前,攤開手掌問我借錢打車,我說借多少?她說快快快,150!
我嚇了一跳,150塊都可以打車到貢嘎機場了,一問她,果不其然。
妮可帶的團的一個客人掉了個單反相機蓋,她必須在一個半小時內(nèi)趕去機場才來得及交還。
我問她是客人要求她去送嗎,她說不是。我說那客人會給你報銷打車費嗎?她說:哎呀哥哥呀,這不是錢不錢的事……
我樂了,好吧這不是錢的事,這是算術(shù)的事好不好,打車去貢嘎機場要花150塊,返程回來又是150塊,這還不算過路費……
我拗不過她,陪她打車去的貢嘎機場,計價器每跳一次我就心痛一下,我算術(shù)好,十幾斤牛肉沒有了。
丟鏡頭蓋的是個大阪大叔,我們隔著安檢口把鏡頭蓋飛給了他,機場公安過來攆人,差點兒把我扣在派出所。
返程的錢不夠打車,坐機場大巴也不夠,我們走路回拉薩,走了十里地才攔到順風(fēng)車。
司機蠻風(fēng)趣,逗我們說:你們是在散步嗎?
我一邊敲妮可的腦袋一邊回答說:是,啊,吃,飽,了,撐,得,慌,出,來,散,散,步嘍,啊,哈!
說一個字敲一下。
那個丟鏡頭蓋的大阪大叔后來郵寄來一只陶瓷招財貓,算是謝禮。我把那只貓橫過來豎過去地掏啊掏啊,掏了半天也沒掏出來我那150塊錢。
十幾斤牛肉啊……牛肉??!
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