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永遠不能再回來了 4

那個情意綿綿的民國 作者:舒展


石評梅送了寫有“碧海青天無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的挽聯(lián),還在白布上親筆題寫一首挽詞,懸掛在追悼會上。5月8日,根據(jù)高君宇的遺愿由石評梅和高君宇的親屬出面將高君宇安葬在北京陶然亭,石評梅在高君宇墓周圍親手植松柏十余株,并在墓上題了如下碑記: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這是高君宇生前自題相片的幾句話,死后石評梅替他刻在碑上。她還寫道:“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的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并在墓的四周種了百余株松柏。 

此后石評梅還寫了大量的有關詩文,其中《墓畔哀歌》表達出她刻骨的思念之情:“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我愿意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愿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涌,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

她愿醉臥墓碑旁,任霜露侵凌,不再醒來。

此后,陶然亭畔高君宇墓前,經(jīng)常會有一位憔悴女子在每周末風雨無阻前來祭吊,用她的淚水澆灌高君宇墓前的花草。或者只是帶上自己的詩作一字一句的念給愛人聽。無論風晴雨雪,那飄忽的身影都久久停駐不離去,那里有她手植的青松與翠柏,那里有她帶血的詩魂與詩箋:雁兒啊,永不銜一片紅葉再飛來!

她太悲傷了,太勞累了,也太思念他了。1928年9月,評梅因悲傷過度,在泣血哀吟中走完短短的一生,終于她哭干了年僅26歲女子的淚水,因腦膜炎絕癥,急匆匆追蹤高君宇而去了。

從此再沒有人看見她憔悴而疲憊的身影在塵沙迷漫望不見人的狂風中,一步一哽咽了。她永遠地陪伴在君宇的身邊,再也不用悔恨了,再也不用悲慟了。

臨終前,石評梅的手上仍舊戴著那枚白色的象牙戒指。她要戴著它去找他了。這樣即便上了奈何橋喝了孟婆湯,憑借這定情的信物,她依然可以找見高君宇。  

“生前未能相依共生,愿死后得并葬荒丘”,這是評梅生前的心愿。朋友們便將她葬在了高君宇的旁邊,墓碑上刻著“春風青冢”四字,讓這對苦命的鴛鴦得以在天國里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相親相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